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地评线】东湖评论:绵绵用力春风化雨,将党史学习教育搞得更具时代感吸引力

发布时间:2022年04月13日08:51 来源: 荆楚网

中国共产党的百余年历史不仅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也是取之不尽的精神宝库和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3月下旬,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是坚定理想信念、推进伟大事业的必然要求,是增长智慧、增进团结、增加信心、增强斗志的现实召唤,也是砥砺初心使命、锤炼党性修养的内在需要。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必须立足实际,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常学常新、常思常悟,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拓展“学”的内容。把深刻认识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作为“学”的中心内容,把深学细研新时代原创性思想、变革性实践、突破性进展、标志性成果作为“学”的重中之重,特别是学思践悟习近平总书记《论中国共产党历史》、伟大建党精神、党的三个历史决议等内容。在此过程中,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以此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创新“教”的方式。积极探索“线上+线下”党史学习教育新模式,增强党史学习教育的实效性、时代感、吸引力。线上以“有声党史”为载体,用好“互联网+”这个新的增长极,发挥学习强国、党史学习教育官网、“理上网来”特色理论专栏等新媒体平台的网聚辐射效应,用活手机移动客户端小微、便捷、互动等显著优势,搭好移动“微平台”、建好手机“微课堂”、做好线上“微教育”,推行可视化、沉浸式、互动式教学方式,打造党史学习教育“移动课堂”;线下充分用好各级党建阵地和地方红色资源,将党史学习教育制度化融入“三会一课”,通过宣誓词、忆初心,唱红歌、祭英烈等方式,深入开展党性主题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廉政警示教育和先进典型教育,同时探索有效帮学机制,使新老党员互学、互促、互进,多措并举,确保党史学习教育入脑入心,见行见效。

强化“行”的自觉。党史学习教育贵在学史力行、知行合一,要将党史中蕴含的智慧力量转化为磨练意志、提高能力、推动工作的力量源泉。尤其在当前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交织叠加影响下,广大党员干部更要把党史学习教育同疫情防控、民生保障、社会治理等结合起来,建立实事项目台账,明确推进措施,滚动销号、逐一办结,确保办实事“不空档”“不断期”“不留白”。党旗所指即是方向、党徽所映即显担当、党员所至即有暖阳,把党史学习教育落实落细到为人民服务和办实事上,增强“行”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构建“常”的机制。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一项长期重要任务。“常态化”意味着要把党史学习融入到党员干部学习教育的日常,体现在干事创业的平常;“长效化”意味着要坚持效果导向,确保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效不断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动力。首先,各级领导干部要先学一步、学深一层,当标兵、作表率,形成一级带一级、全党一起学的良好局面,并使之固化为行之有效的体制机制;其次,不同业态、不同领域、不同群体要积极主动探索适合自身学习的好方法、好途径,既要有力有利,又要有序有效,从而使学党史、知党史、用党史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要在“常”和“长”上做文章,在真学真用和落实落地上下功夫,在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上见真章,切实让党史智慧和力量转化为解决新时代问题的能量和办法,不断开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

稿源:荆楚网

作者:翁彬(湖北宜昌)

责编:王舒娴

【责任编辑:王舒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