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随着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的顺利着陆,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等三位航天英雄平安回家。历时半年之久,从“飞天”到“返地”,航天英雄们的再次归来,不仅带回来一系列科学实验成果,也标志着我国航空航天事业取得了新的发展进步,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提及载人航天,人们最先想到的,还是追天揽月、探索宇宙奥秘的“航天梦”。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初,面对我国航天事业起步晚、基础弱、底子薄的发展困境,以钱学森、邓稼先为首的一大批科研工作者无惧困难、不畏牺牲,以对梦想的笃定与坚守,一次次向艰难险阻发起冲锋,从艰辛起步到矢志攻关,从工艺精进到综合集成,从整体优化到重大突破,用生命和热血同时间赛跑,用青春和智慧实现了通往太空的逐梦之旅。
正如《成功的花》中所描述的那样,“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诚然,在中国航空航天事业取得显著成就的背后,是数以万计航天工作者们的无私奉献、辛勤付出,才迎来了今天我国航空航天事业“成功的花”的绚丽绽放。
载人航天精神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一代代航天“后来者”拼搏奋斗的动力源泉。自1992年我国载人航天事业立项以来,从“神一”到“神十三”,从“一日游”到“半年居”,五星红旗高扬九天、航天事业蓬勃发展,绝非一日之功,更非一人之力。回望中国航天人30年来走过的不平凡历程,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在“遍地无人烟,风吹石头跑”的茫茫戈壁艰苦创业、奋力攻关,在“九天揽月起,渺观宇宙极”的浩瀚星辰同舟共济、团结协作,他们涉险滩、闯新路、攀高峰,共同铸就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伟大载人航天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推动伟大事业”。中国航空航天事业从无到有、由弱至强的发展进步,“量变”到“质变”的不断飞跃,离不开一代代航天人呕心沥血所铸就的载人航天精神。换言之,也正是因为载人航天精神的历久弥坚,才一次又一次托举起中华民族的民族尊严与自豪,进而实现我国从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阔步迈进、稳步发展。
与铸就精神同样重要的,是精神的传承赓续与创新发展。据统计,在中国航天人的队伍中,35岁以下的科研人员占80%以上,在世界同行中尤显青春洋溢。放眼当下,这些胸怀“国之大者”的青春“追梦者”,正赓续着老一辈航天工作者的精神和意志,以知难迎难、攻坚克难的昂扬斗志勇挑重担,用开拓进取、勇攀高峰的奋斗姿态担当作为。他们在攀登新时代中国航天事业高峰的道路上,是锐意进取的“穷理者”,亦是逐梦远航的“奋斗者”,他们身上所展现出的“蓬勃向上、昂扬奋发”精气神,让强韧有力的“双翼”问鼎苍穹,飞得更高更远。
“胸怀入海攀云志,追天揽月正当时”。探索浩瀚宇宙、建设航天强国,需要新一代航天人赓续载人航天精神,凝聚起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和中国激情。唯有坚定初心,将青春热忱交织融入“航天梦”“中国梦”中来,中国航空航天事业才能迈向更辉煌的光明未来、取得更夺目的历史成就。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付云(襄阳襄州区)
责编:沈素芬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