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楚天评】东湖评论:做强“小朱湾”,繁华“大振兴”

发布时间:2022年04月21日12:33 来源: 荆楚网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近日,人民网、新华网、极目新闻等全国、省市媒体宣传报道了“三乡工程”发源地小朱湾的新闻,吸引许多游客慕名前往。坐落在“武汉南”的五里界“小朱湾”在花海中打造了一座民居特色浓郁的传统村落,已成为“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的代表性IP。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庄严提出,要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产业兴,则乡村兴。”“小朱湾”探索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融合发展的新路子,撬动和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实现农业、农村、农民现代化,已一跃成为“全国文明村镇”和“十大荆楚最美乡村”。但也要看到,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主要发展基础,农旅为主要增收产业的小朱湾还有广阔的发展空间。特别在发展乡村产业上还存在规模小、布局散、链条短的情况,品种、品质、品牌水平还比较低。这就需要以“小朱湾”品牌为主要拉动力,聚指成拳让乡村振兴的链条越建越长,形成乡村振兴大繁华局面。

要做实链基,发挥品牌引流效用。作为“三乡工程”的发源地,小朱湾早已将“村在景中,人在画中”的美好景象刻入游客心中,实现于花海中生产生活娱乐。而小朱湾作为乡村振兴的代表地,其本身就是乡村产业链条中的基底,承载着引流聚客的扛鼎性作用。要遵循城乡发展规律,加强区域顶层规划设计,用好“留白”地域利用,继续做好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分期加强村湾建设把“精致的点”变为“成建制的面”,实现承载量扩容。要充分做好小朱湾品牌建设,由搞建设向做推广转变,将“小朱湾”作为一个武汉乃至湖北的“亮眼品牌”进行宣传打造,强化引流、汇聚人气。要形成规模意识,由分布散向核心聚转变,将所有的产业围绕“小朱湾”品牌进行联结构造,形成自己的特色亮点,强化龙头带动效应,夯实乡村产业基础。

要延链补链,拓展产业增值增效空间。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零碎的产业造不成庞大的产业集群。目前“小朱湾”品牌虽响,但由于链条短,产品少,游客蜂拥而至仅能满足散散步、吃吃饭、赏赏花需求,最多一天时间就需返程归家,用户粘性弱问题明显。事实上美丽乡村品牌打造不仅仅是文旅品牌打造,更是乡村公共品牌、人居品牌、特色产业品牌、农副产业品牌、农村服务品牌等等全链条的打造。要充分发挥本土水多花多蔬果多的优势,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变原材料粗加工为深度制造,打造更多特色产品、农副产品,推动由卖原字号向卖制成品转变。要发展新产业新业态,乘着“5G”时代东风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文化体验、健康养老、电子商务等,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拓宽产业增值增效空间。要注重文化产业的发展,利用好山水资源、村庄资源以及文化资源,做好文化产业挖掘,引入更多有情怀、有实力的企业,建立诸如摄影采风基地、培训教学产业园、文创产品集聚区等等实体产业,将文化“软实力”变现地区增收“硬黄金”。

要善治智治,实现乡村治理升级。乡村振兴不能就发展论发展,乡村产业的发展也离不开良好的村庄治理做支撑。要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实现治理升级,让乡村美丽、村民幸福实现村貌民情“双提升”。对于“小朱湾”来说,要构建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配强班子、壮大队伍,更好将“党建引领”和“产业集聚”发展结合,将“党员带头”和“村民服务”结合,围绕让农民得到更好的组织引领、社会服务、民主参与发力。要用好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变公序良俗式家族治理为大数据、智能化信息手段治理,为灵秀乡村增添更多智能化治理方式,提高善治水平。要推进平安乡村建设,用村民居住的安全感换市民旅游的体验感,为乡村振兴营造更好的氛围,形成良性循环。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做响“小朱湾”品牌,建设美丽乡村,时机重要、意义重大,相信在农村这片沃土上发展乡村振兴广阔未来、大有可为!

稿源:荆楚网

作者:肖璐(武汉江夏区)

责编:王舒娴

【责任编辑:王舒娴】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