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是第14个“世界海洋日”。围绕“保护海洋生态系统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主题口号,全国各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此举旨在宣传海洋重要性、提高公众海洋意识。“海洋”是人类生命摇篮,保护海洋生态系统、营造良好海洋环境、科学利用海洋资源,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立足新发展阶段,构建统一的海洋发展格局、加快建设海洋强国,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平衡、稳步发展,才能更好推动起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扬帆远航。
我国是海洋大国,1.8万千米的绵长海岸线、300万平方千米的“蓝色国土”,使得我国海域物产丰富、资源储量庞大,蕴藏着巨大开发利用潜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海洋生态发展工作,多次指出要像善待“绿水青山”一样善待“蓝色海洋”,强化资源养护、整治海洋生态、完善法律体系,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环境。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建设,飞鱼成群冲破海浪、海豚结伴游曳深海、海鸥列队漫步海边的美景频频霸屏,一幅幅“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蔚蓝画卷不断铺展,让绿意盎然的“海之蓝”焕发勃勃生机。
海洋国土作为大自然的重要领域,是生态环境的“稳定器”,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美好家园”。然而,近年来随着全球部分海域赤潮灾害、白色污染、海产减少、海洋酸化、排污超量等海洋问题的暴露出现,海洋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海洋保护已然成为世界性的共识和重大课题。当此之时,我国从完善海洋保护法律法规到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从实施碧海行动计划到控制陆源污染物排海总数,从海岸线红树林种植到“抹香鲸搁浅”数次援救……一系列实实在在的举措,为保护海洋生态系统提供了坚实的保护屏障,也让“绿色海洋”成为新时代新常态,真正激发出经济发展强大“蓝色动脉”。
事实上,海洋污染的“根”在海岸,美丽海湾建设并非易事。只有坚持生态治理与保护并举,不断加大海洋生态修复工作力度,才能逐步恢复近岸海域健康。要坚持开发和保护并举,一方面集中集约、科学合理地用好海洋资源,避免过度捕捞、肆意捕杀海洋动物等掠夺式开发,防止海洋资源因过度开发而“透支”,确保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不遭受破坏,保育海洋生物的多样性。另一方面,坚持“保护优先、红线管控、节约集约、绿色发展”的原则,积极治理海洋污染,维护海洋生态的再生产能力,让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
同样,充分释放海洋潜力,推进现代化海洋强国建设,实现向海图强的总目标,离不开我们每一个人的共同努力。要树立正确的海洋发展观,坚持走“依海富国”“以海强国”的发展道路,增强海洋国土保护意识,扩大海洋开发领域,加大海洋建设力度,让三百万平方公里海洋国土发挥出其最大价值。要加快建设海防力量,在合理开发利用海洋、提高海洋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同时,加快海洋科技创新步伐,通过加强海洋国防军事力量筑牢“蓝色国防盾”,让“蓝色聚宝盆”稳稳托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海之大,包罗着世界万象;海之蓝,象征着无限希望。保护海洋环境,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良好发展格局,不是一蹴而就、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当好“蓝海卫士”,增强“蓝色信念”、厚植“海洋文化”,为实现海洋资源的永续利用、更好发展海洋经济、全面建设现代化海洋强国贡献出自己的绵薄之力。
稿源:荆楚网
作者:付云(襄阳襄州)
摄影:王丽(湖北襄阳)
责编:丁楚风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