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地评线】东湖评论:青年应紧跟新时代步伐跑出青春风采

发布时间:2022年05月10日16:03 来源: 荆楚网 ​

今年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100年前,中国青年迸发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之光,大批青年紧跟中国共产党的步伐,为祖国不懈奋斗。100年来,一批又一批共青团员贯彻党的要求,满腔热忱、奉献自我,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勇往直前。百年岁月沧桑,百年风雨兼程,百年风华正茂。如今,新时代的青年们处于一个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需要紧跟时代步伐,敢于创新,展现新时代中国青年的风采。

新时代青年要有“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的刻苦学习之心。林语堂说过,“读书,得以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增学问,广识见,养性灵。”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解开内心的疑惑,消除粗浅的见识,获得新知识,增进学问,拓宽眼界,修身养性。周恩来从小励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经济学家王亚南中学时将木板床的一条腿锯短半尺,睡“三角床”伏案夜读……新时代的青年拥有丰富的资源,新潮的思想,多样的阅读形式,更应该争分夺秒地吸收知识的“养料”。广泛阅读感兴趣的书,精读有深度的书,实践有价值的书,善读有字书,勤读“无字书”,学会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攀登知识的高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贡献力量。

新时代青年要有“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实践创新精神。“闭门求学,其学无用,欲从天下国家万事万物而学之,则汗漫九垓,遍游四宇尚已。”毛泽东青年时期经常利用寒暑假深入农村,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农民的生活情况和需求,与农民一起劳作,切实为农民思考,为农民发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将理论落到实际,知识才能内化为技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已经过去,新时代的青年更需要在学习过程中实践,通过游学、课堂活动、课外实践、实习等多种方式,将自己所获的知识融入生活中,不断提高自身的适应能力、应变能力,在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成长。

新时代青年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爱民之情。祖国和人民是广大青年追梦过程中最坚强的后盾、最稳固的根基。因此,作为新时代青年更应该担起心系人民,情系国家的使命。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在外学成后毅然回到祖国,为我国航空科技、导弹火箭科技发展做出杰出贡献;核物理学家于敏从零开始探索氢弹的理论,举一反三,自主研发,解决了氢弹研制中的基础问题,完成了氢弹核爆实验,推动了我国国防科技的发展。追随先辈们的爱国步伐,是我们新时代中国青年理应做到的,在国家危难之时,广大青年需要挺身而出。曾在武汉第一医院新冠肺炎重症病区工作的90后保洁员“大连”在回到家乡后又当了四次志愿者,还在河南水灾时捐赠了3000份饺子;00后女孩“拉宏”在上海抗疫过程中被举荐为“楼长”,担负了组织抗原自测、发放物资、回收试剂、值班站岗等多项工作......他们在工作中变得沉稳,不仅自身能力得到了提升,而且收获了国家和人民的认可。新时代的青年应自觉苦干实干,在国家发展的新历史时期,为人民谋福利,奉献自我,紧握时代的“接力棒”,在青春的赛道上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

“青春的光辉,理想的钥匙,生命的意义,乃至人类的生存发展......全饱含在这两个字之中——奋斗!只有奋斗,才能治愈过去的创伤;只有奋斗,才是我们民族的希望和光明所在。”新时代青年作为引领风气之先的力量,定能坚守理想信念,努力奋斗进取,勇担大任,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做为国家发展而上进的青年,让世界为我们中国新时代青年鼓掌喝彩!

稿源:荆楚网

作者:徐岘(宜昌夷陵)

责编:詹蔷

【责任编辑:詹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