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地评线】东湖评论:快递二维码藏猫腻,监管要给力

发布时间:2022年05月23日23:29 来源: 荆楚网

“19元充值100元话费。”前不久,天津市民王先生在收到的快递盒上发现这则二维码广告。他觉得很划算,扫码并按广告指引支付了19元,结果根本没有充值到话费,而是显示其开通了某APP会员。王先生把自己的遭遇告诉了身边的朋友,发现不少人都遇到过快递盒上的二维码陷阱——有的充值后没有得到相应的优惠,有的下载了一堆APP也没有获得奖品。

经常网购的人会发现,近年来收到的快递包裹,上面经常会出现二维码广告,而且内容往往十分诱人,什么“天大的秘密!扫一扫可以领100元”“先别拆!扫码领大额现金红包”等。很多人觉得扫个码又不费事,万一真的中奖了呢。但殊不知,一旦真的扫了码,则是迈出了上当受骗的第一步。根据一些“掉坑人”的经验,所谓的扫码送话费,最后可能不但领不到话费,反而下载了好几个垃圾App;而扫码领大额现金红包,则需要注册App,完成相关任务,但是你完成了任务,看了无数的广告,最后发现还是提现不了。更有甚者,一些人为了领取奖品,填写了包括姓名、手机号码、身份证等关键信息,结果奖品没收到,反而还泄露了个人隐私,造成网络安全隐患。

时下,电子商务活动深入千家万户,几乎人人都曾参与网购,有人天天拆封包裹。权威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快递业务量达1083亿件,同比增长29.9%,包裹数量占全球一半以上。与此同时,快递包裹也逐渐成为新的广告投放场景。而那些打着抽奖名义的二维码,与街头“牛皮癣”小广告一般,在本质上别无二致。近期安徽省消保委对1111份快递单样本进行测试、统计和分析发现,674个样本中含有二维码广告,占比达60.67%。

俗话说“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一般,世上没有空来的抽奖。如果是正常的广告,还无可厚非,但当这些来路不明的二维码广告,绝大多数都涉嫌诱导消费,甚至干脆就是骗人钱财,成了快递盒上的“牛皮癣”,就必须引起重视了。于是问题来了,快递包装盒上的这些二维码广告,到底是谁投放的?很多人首先会想到快递公司,但快递公司却矢口否认,说这些广告与自己无关,即便有人上当受骗,也不应该由自己负责。

一件快递包裹从发件到收件,中间环节经手人都是快递公司员工。面对这些“牛皮癣”广告,快递公司说毫不知情显然是推脱不过去的。第三方如何有机会在快递盒上大批量打广告?在很大程度上,快递公司与广告经营人之间很可能存在合作关系。而根据《印刷品广告管理办法》规定,发布印刷品广告,需要具有代理与发布印刷品广告的经营范围,如果快递公司的经营范围里没有该项业务,市场监管部门可以对其进行处罚。如果快递公司明知广告内容违法而仍然发布该广告,市场监管部门可以没收其广告费用并对其进行罚款,如果情节严重构成刑事犯罪的,可以追究刑事责任。

与此同时,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因经营者利用虚假广告或其他虚假宣传方式提供商品或者服务,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经营者要求赔偿。广告发布者不能提供经营者的真实名称、地址和有效联系方式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具体到快递包裹上的骗人二维码广告,商家利用快递公司提供的面单印制广告,快递公司就相当于广告发布者,自然应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因此,快递公司要强化审核把关责任,从源头确保广告的真实性和安全性,不做虚假广告的“帮凶”。

快递包裹上的二维码看似小问题,但是若不严加管理,也可能衍生大风险。进入深水期的电子商务领域,当在提升消费者网购舒适感上下功夫,消除包裹上的小广告,便是一种优化服务体验的必要思路。而作为消费者,则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不要在贪图便宜的心理下,轻易扫快递包装盒上的二维码广告,以免上当受骗。

稿源:荆楚网

作者:胡波(宜昌枝江)

责编:杨虹磊

【责任编辑:伍佳佳】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