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文化和旅游部推荐了113条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湖北有8条精品线路入选,正符合当下出游时节。发展乡村旅游是有效解决“三农”问题、拓展农村产业链、助力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既可以带动乡村发展,又带活了疫情下的旅游。近年来中央、省、市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加强“三农”工作的方针政策,使乡村旅游如淋甘露,蓬勃发展,呈现大好态势。打好文化、生态、品牌、人才这四套乡村旅游“组合拳”,加快把乡村旅游规模做大、产品做精、特色做足、品牌做强,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打好“文化+旅游”组合拳,激活乡村旅游内生动力。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要决策,文化是乡村旅游的核心竞争力,缺乏文化底蕴的乡村旅游将陷入“千村一面”的尴尬境地。挖掘乡村旅游资源要面向历史,服务现实,着眼未来,不仅要“向前看”,也要“回头看”,即重视对本土文化和乡村民俗的开发,不是盲目跟风、生搬硬套,而是对本地的民俗文化以及有重大历史文化价值的资源进一步深入发掘,积极开发具有浓郁文化特色的乡村旅游项目,促成文化赋能旅游、旅游振兴乡村的良性互助关系。兴山县作为民族团结和平使者王昭君的故乡,近年来坚定不移的推动“屈原昭君故里,三峡生态名城”城市旅游形象建设,深入挖掘昭君文化内涵,将昭君元素融入到乡村旅游发展思路中,让人文底蕴为自然景观增添色彩、赋予生命,独具特色的昭君村,就是“文化+旅游”的生动示范。
打好“生态+旅游”组合拳,推动乡村旅游优化升级。良好的生态条件和气候环境是乡村旅游成功发展的基础。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优势,坚持“现代化+原生态”的总体思路,通过实施“规划”“绿化”“美化”等措施,集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和健康为主的产业特色为一体。一方面,修建步行栈道、生态长廊,种植园林树木、四季花草,推动实景演出、篝火晚会、民俗表演,不断增加创意产品、体验产品和定制产品。另一方面,深入实施生态文明建设,抓好人居环境、卫生治理、山头绿化等工作,做到人文引客,环境聚财,用实际行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论述。
打好“品牌+旅游”组合拳,凸显乡村旅游蓄能优势。加快推进乡村旅游示范点建设,打造地标性乡村旅游点,突出一村一景,一村一品。依据现有特点,通过包装把自身原有资源塑造成亮点、卖点,增加品牌度和美誉度。新媒体下,要善于将网络流量转化为游客流量,结合当下时兴的直播带货方式,将农副土特产品销往全国各地甚至海外,形成品牌效应,使农产品的附加值得到深度开发,让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例如秭归脐橙,以其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品种、独特的品质深受人们的喜爱,成为我国著名地理标志产品。
打好“人才+旅游”组合拳,强化乡村旅游智力支撑。结合当地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建立人才库,大力培育乡村旅游“领头雁”青年人才。通过创业辅导、素质提升、政策服务多管齐下,引导和凝聚涉农产业从业青年投身乡村旅游中来,充分发挥青年人才骨干引领作用。依托高校和职业技术学校,采用“理论培训、案例分享、实地调研”的模式,培养多层次、复合型、新业态旅游人才,实现校企供需有效对接,全面支撑乡村旅游产业升级和服务高效化。
发展乡村旅游,不仅要内修“气质”外提“颜值”,更应该坚持探索出适合自己的道路,让乡村旅游产业从‘单一’走向‘多元’,使乡村旅游经济逐步成为乡村振兴的一支生力军。
稿源:荆楚网
作者:方园园(宜昌兴山)
责编:王舒娴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