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地评线】东湖评论:心系家国肩扛责任,争做“强国先锋”

发布时间:2022年06月08日18:32 来源: 荆楚网

海归报家国,鸿雁传嘱托。近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南京大学的留学归国青年学者回信,勉励他们大力弘扬留学报国的光荣传统,以报效国家、服务人民为自觉追求,坚持立德树人、再创科技佳绩,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积极贡献智慧和力量。

谆谆嘱托,催人奋进。党的十八大以来,一批批从海外学成归国的青年学者,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在教书育人、科研创新、乡村振兴、经济发展等各个行业领域使命担当,他们爱岗敬业、勇于担当、无私奉献,在祖国大地留下了许多报国为民的奋斗足迹。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要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向前辈学习、向榜样学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踔厉奋发、勇毅前进,向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去攀登探索、追求进步,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

以人为舟渡重洋,牢记留学报国初心。“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这是钱学森的铿锵誓言;“这辈子最大的幸福,就是自己所做的一切,都和祖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这是程开甲的不变信念;“只要祖国需要,我必全力以赴”,这是黄大年的坚定选择……新中国成立以来,一大批海外学子踊跃回国,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的大潮中,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画卷中谱写了极为动人和精彩的篇章。从海外学成归国到南京大学工作的120名青年学者,正是这样一群刻苦学习、立志报国的莘莘学子,以“苟利国家生死以”为己任,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学识渊博成为建功立业的资本,才得以有今日中国之繁荣昌盛、欣欣向荣。

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始终是青春奋斗的主旋律。心中有多少情,在行动中就会尽多大力;心中的“航向”向着哪里,脚步就会走向何方。从“神舟飞天”“嫦娥揽月”到“天问探火”“羲和逐日”,从满载期待的“第一步”到充满欣喜与激动的“每一步”,从百废待兴的科技弱国到千帆竞发的科技强国……一百多年来,我国载人航天、卫星通信、火箭技术等各项事业的一次次进步、一项项壮举,离不开广大青年科技工作者日以继夜的艰苦奋斗和守正创新的攀登进取。他们在艰苦困境下,把青春之我奉献给祖国事业,将海外所学、所用、所悟转化为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顽强拼搏、呕心沥血,为中国科技事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新的“赶考路”上,面对科技前沿的重重“娄山关”“腊子口”,需要我们继续发扬老一辈科学家吃苦耐劳、奋发有为、无私奉献的精神,把个人理想融入到祖国事业中,当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排头兵,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科技强国而不懈奋斗。

让追梦脚踏实地,持信心点燃“心中灯塔”的“亮光”。爱国是一个人心中最纯净的信仰,国内第一个百万级芯片“星光一号”创造者邓中翰曾说:“在硅谷时,我做的每一块芯片都是硅谷的,我申请的专利也都是美国的。回国以后,我做的每一块芯片都是祖国的。能够为国家打造芯片的长城,能够为国家建设添砖加瓦,这才是我的理想和归宿”。青年一代生逢盛世、重任在肩,当以“逐梦之心”立“信仰坐标”,以“爱国之情”聚“奋发动能”,用“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躬身实践为“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青春誓言注解,用“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的拼搏姿态为“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初心本色证言,让青年的激情与力量在服务为民中更加璀璨,青春的智慧和汗水在“急难愁盼”中更显亮丽。

“人生万事须自为,跬步江山即寥廓”。生逢伟大时代是人生之幸,肩扛伟大使命更觉无比光荣。让我们继续弘扬留学报国的优良传统,牢记嘱托、昂扬奋进,争做使命担当的强国先锋,让青春在奉献祖国、服务人民中更加熠熠生辉。

稿源:荆楚网

作者:付云(襄阳襄州区)

责编:丁楚风

【责任编辑:丁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