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思政课教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如何做到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的完美结合?俯身向下,在基层找寻鲜活的教学素材是必由路径。
基层是思政课教师洗涤思想补足短板的宝地。人生要行稳致远就需要不断经受思想教育的洗礼,不断强化修正自身的理论素养和思想品行。作为思政课教师,更应该在为人师表、立德树人上作表率,不断强化自身的理论素养和思想道德素质。而基层给思政课教师提供了洗涤思想、补齐短板的平台。在基层,思政课教师可以感受到艰苦奋斗的激情、守正创新的智慧、爱国敬业的精神、无私奉献的情怀,基层的芸芸众生相能够激励思政课教师更加爱岗敬业,立足本职用自己的言行去引导更多学生走稳人生路,使之成长为具有高尚道德修养的栋梁之才。
基层为思政课教学提供了鲜活接地气的素材。“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是落实国家政策和联系服务群众的第一线,各项法律法规、政策措施实施效果的优劣,基层民生的酸甜苦辣,基层治理的经验教训,只有深入基层才能实际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如何创造历史的也只有深入基层才能切身感受。而很大一部分思政课教师是高校毕业后直接走上思政课讲台,缺少基层工作经历和基层锻炼,不了解基层实际情况,没有感性的基层工作体验;对所学专业依然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与实践结合碰撞出的思想火花。这也就导致思政课授课偏重理论、不接地气,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够,教学效果欠佳。因此,思政课教师必须深入基层这个最好的教学资源库,寻找最接地气最吸引学生的教学素材,进而打造有效思政课堂。
基层为学生社会实践提升素养提供了广阔的舞台。读万卷书更需行万里路。青年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更需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正确认识自我,了解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在青年学生中开展深入基层的各类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民生、了解“三农”,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明白自己的社会责任,树立扎根基层、奉献乡村的理想大有裨益。与此同时,也能够引导学生毕业后回归乡村,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助力乡村振兴,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大学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讲好思政课,做好领路人。思政课教师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真心放下身段、俯下身子,深入到基层一线,在基层寻找灵感,让基层的鲜活素材走进思政课堂,走进学生心里,用一堂堂生动接地气的思政课铺就学生成才之路。
稿源:荆楚网
作者:周清渊(湖北宜昌)
责编:杨虹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