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新一轮疫情冲击,客观、理性、辩证地看待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尤为重要。这既需要立足疫情本身变化规律,又要跳出疫情阴影,把握经济运行的基本态势、客观走势和发展趋势。
疫情没有影响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中国经济基本面稳定的背景、前提和发展胜势未受明显冲击。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第一大货物贸易国,这些基本底色坚若磐石,表明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后劲足、回旋空间大的基本面没有动摇,在部分细分领域甚至还有所加强。即使是在全球经济受疫情重创的2020年,中国也率先扭转不利局面,最终以2.2%的增速领跑全球主要经济体,成为世界经济企稳回升的压舱石。这一特征事实也足以证明,在良好基本面支撑下,中国经济恢复速度之快、力度之大、效果之好,也充分反映中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大趋势、大方向从未改变。
宏观数据成绩单表明中国经济发展信心依然稳固。一季度经济平稳开局,4.8%的增速较上年四季度加快0.8个百分点。分项看,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5%、9.3%、3.3%、6.3%,全国城镇新增就业285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5%。这些向好指标从供需两侧反映出,在一系列稳增长、稳就业等政策支撑下,企业投资信心依然较强,也印证了在居民收入增长和就业形势总体较好的前提下,居民消费意愿没有明显转弱。
中国经济自身中长期发展规律尚未打破。一方面,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的合理增长区间的底线未被击穿。疫后两年,中国经济平均增速依然保持在5%以上,与经济中长期潜在增长率基本一致,即经济在全面有效恢复中逐步回归正常增长轨道,继续运行在中高速的增长平台之上,实现的是合意增长。另一方面,经济增长的协调性、均衡性依然较好。经济增长与物价水平总体相协调,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基本同步,产业、需求和主要市场在保持动态平衡中有序恢复,新旧动能的联动性不断增强。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引擎不会熄火。当前,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下,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大势依然浩浩荡荡。从产业结构转型看,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升级方兴未艾。一季度,代表新经济、新动能方向的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分别增长14.2%和8.1%,明显快于普通工业;引领产业发展方向的绿色智能、科技创新等企业营业收入增长大幅高于一般性企业。从需求结构升级看,新兴消费和投资热点加快扩散。网络购物等线上零售、非接触性消费保持蓬勃发展势头;新基建、社会民生和补短板类投资保持双位数以上增速。
受疫情影响,短期经济运行出现一定压力和挑战是正常的,但疫情终归是经济系统的外部冲击,它不会也不能改变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增长前景。我们应当不为眼前和局部困难挑战所扰,清醒认识当前经济形势,准确研判发展大势,推动中国经济在高质量发展中砥砺前进、行稳致远。
新时代新航程上,我们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有14亿多中国人民的团结奋斗,统筹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中国号”巨轮必定能够闯激流、过险滩,驶向更加壮阔的前程!
稿源:荆楚网
作者:范小青(襄阳市襄州区委宣传部副部长)
责编:丁楚风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