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地评线】东湖评论:接续奋斗,走好乡村振兴时代新步伐

发布时间:2022年05月30日17:18 来源: 荆楚网

近日,从全国驻村帮扶工作视频推进会上获悉:各地各部门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轮换顺利完成,18.6万名驻村第一书记、56.3万名工作队员全部选派到位,新老交接有序推进,力量组合科学搭配,人才效能得到发挥。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治国理政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和目标。中国正处在经济发展水平、空间地域格局、民族文化特点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的发展中国家,遍及全国的乡村的振兴不能采取相同的路径,而要采用“因地制宜”的多元振兴路径和发展模式。

因地制宜,精准发力,不断增强集体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如何把中央精神和地方实际结合起来、因地制宜推进乡村振兴,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理论和现实问题。在乡村振兴中既不能盲目模仿也不能盲目探索,既要充分借鉴成功经验又不拘泥于典型,准确把握因地制宜的精髓和灵魂。总结发展成效显著的乡村经验,提炼出乡村振兴的共性规律,概括出多样化的乡村振兴路径,有利于走出各具特色的乡村振兴路子。基层干部要因地制宜,充分挖掘利用当地现有资源优势,以本地“特色产业”为主导带动群众脱贫致富,不断拓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增收空间,要让发展成果更好更多惠及人民群众。持续做优做强本地特色产业,让各地特色农业发展红利竞相释放,不断增强集体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推动村级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创新思维,多元转型,助力乡村经济实现高效运转。力量向难点集中,政策向重点倾斜,资源向“多维”汇聚。对基础条件较好的村,着重完善体制机制,加强规范管理;对有一定集体资产资源条件的村,着重给予政策引导性支持,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加强经营管理能力指导;对基础薄弱村,着重给予资产性扶持,将财政资金支持形成的资产量化一定比例作为村集体经济与当地区域经济更好融合发展。依山傍水,做强乡村旅游;就地取材,大力培育发展特色种植、生态畜牧、舍饲养殖等经济产业;兴办实体,做高做强农产品生产加工,形成种植、生产、加工、销售一体的发展模式,发展具有代表性的特色农业,逐步拓宽农民就业渠道,增加群众收入,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实力提供有利条件。通过因地制宜精准“把脉”,因时制宜精准“下药”,针对不同区域、不同乡村、不同群众的贫困症结和发展优势,突出重点,大政策里找到机遇,大方向里把定位,用“多维”的思路实现特色牌先打、好牌主打、差牌巧打,形成“百花齐放春满大地”的发展态势。

党建统领,激发活力,筑牢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随着市场经济多样化推进,在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就业的党员越来越多,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迫在眉睫,创新工作方式方法的要求也会越来越多。要通过建立上下联动机制、创新支部设置形式、常态化整顿软弱涣散、建立健全决策议事机制、服务群众机制等方式,固根基、补短板、促发展。驻村工作队要筑牢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千方百计带领群众跑出致富加速度,继续弘扬伟大脱贫攻坚精神,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脚踏实地,冲锋在前。要尽快熟悉村情民情、学习政策业务、转变身份角色,迅速投入到乡村振兴中去,确保责任不缺位、工作不断档、力度不减弱。要理清思路,明确职责,搞清楚“村里的短板和群众的期盼”,琢磨透“驻村帮扶重点难点、如何开展”。只有沉下身心来,真正把群众当亲人,才能走进群众心里、解决民生痛点堵点、助力一域发展,才能用实实在在的改变体现驻村帮扶成效,以百姓良好口碑来检验工作队的实绩,才能与广大人民群众共同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

正是这一名名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挥洒汗水,一茬接着一茬干,一棒接着一棒跑,心贴心办事,实打实交账,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以苦干加实干方能交出人民群众认可且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完美答卷。

稿源:荆楚网

作者:陈宋华(宜昌兴山)

责编:王舒娴

【责任编辑:杨虹磊】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