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地评线】东湖评论:让“新八级工”制度落地,打造技能人才队伍

发布时间:2022年06月09日15:00 来源: 荆楚网 ​

近日,人社部印发《关于健全完善新时代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制度的意见(试行)》,将原有的“五级”技能等级延伸和发展为新“八级工”制度,让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更畅通了,也更有存在感了。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中,技能已成为一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技能人才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统筹“育用评奖”全链条,完善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和激励机制,强化激励保障,对打造高技能人才队伍具有重要的意义。

“育”,加强技能人才培养力度。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升职业院校办学能力,坚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面向急需紧缺行业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政府通过税收减免、贷款贴息、财政奖补等途径,激发企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积极性。企业充分发挥主动性,建立培训中心和设立大师工作室。比如,江苏省近年来实施“百校千企”工程,开设订单班、冠名班、企业新型学徒班;重庆中烟成立戴滔企业首席技能专家工作室,发挥技能大师戴滔的“领头雁”作用,这些都是打造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的有力措施,为企业培养出了许多高技能人才。

“用”,畅通技能人才使用路径。建立技能人才与管理、专业技术人员之间的转换通道,实现技术、管理、技能人才在任用、晋升、薪酬绩效等方面的联动管理。大力开展职业技能竞赛、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等活动,将竞赛结果与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相衔接。近日,湖北省举办的“工友杯”首届“e有绝活”高技能人才技能大赛就反响良好,让表现优异的技能人才通过参加比赛为社会所知、为企业所知,搭建企业人才成长立交桥。

“评”,深化技能人才评价制度改革。支持各级各类企业自主开展技能人才评价工作,发放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推动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等用人单位为主体、以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为主要方式的技能人才评价制度。实施新“八级工”制度,打破技能人才职业发展“天花板”。按照国家职业规范为新兴岗位提供技能评价基础。对于在推进乡村振兴、共同富裕过程中出现的尚未列入国家职业分类大典的新型产业,可以由有条件的用人单位、行业组织提出更加贴合本行业的技能标准和评价规范。让技能人才真正“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实现更精彩的人生。

“奖”,改善技能人才的待遇水平。完善薪酬分配机制和激励机制,畅通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支持技能人才技能与待遇“双提升”,激发技术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积极引导企业探索协议薪酬、股份制、年薪制、期权制等收入分配制度,工资总额分配向高技能人才、关键技术岗位及紧缺人才倾斜,实现技高者多得。只有保障劳动者的创造价值,才能让技能人才有满满的获得感、幸福感,增强职业荣誉感。

面向未来,技能人才前途光明、大有可为。我们不仅仅要让“新八级工”制度“落地生根”,还需要健全完善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才能培养更多高素质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为经济提质增效和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助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

稿源:荆楚网

作者:王田田(武汉新洲区)

责编:詹蔷

【责任编辑:詹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