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刚刚过去,关于屈原的话题不少。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思想传承了千年,其对百姓深沉的情怀至今仍感动并影响着国人。我们纪念屈原、传承屈原文化和精神,就是要把屈原的精神内化为个人前行的动力。目前,乡村振兴战略正在中华大地上如火如荼地实施。党员干部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需要厚植为民情怀,践行为民举措,助力乡村振兴美好图景的实现。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程中需要党员干部始终保持“察夫民心”的作风。面对为政者不体察民心的失责,屈原在《离骚》中写下“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找准基层的需求、倾听群众的呼声是工作的前提。在此工作过程中,党员干部要俯下身子、放下架子,深入田间地头、深入群众家中,实地了解群众的合理诉求,把群众的愿望和上级的政策进行有机衔接,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收集了解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根据意见和建议不断提升工作的效能,切实把群众急难愁盼的现实问题解决好,把上级的决策部署落实好。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程中需要党员干部怀有“哀民生之多艰”的情怀。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党员干部要心怀悲悯之心,心系群众的冷暖疾苦,以此激励自己努力工作纾解基层困难。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我们的党员干部直接与基层群众打交道,直接面对基层群众的疾苦。没有悲悯之心就不会对群众的诉求感同身受,就没有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因此,党员干部必须培养“哀民生之多艰”的情怀,用心开展工作,努力为基层的美好前景添砖加瓦。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程中需要党员干部树立“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决心。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屈原以“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来明志。实现乡村振兴美好图景是一个长期而艰难的过程,在实施进程中会有各种困难和挑战摆在党员干部面前。产业发展、生态保护、基层治理、乡风文明等领域都非一蹴而就就能取得实效,都需要党员干部坚定信心和决心,义无反顾地投身其中,迎难而上去涉险滩、啃硬骨头,抱着必胜的决心去克难攻坚,用实干担当取得实绩、赢得群众的认可。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每个身处其中的党员干部厚植为民情怀,把建设和谐、美丽、富裕、文明的新乡村当成自己的奋斗目标,克难奋进,锐意进取,用自己的扎实工作助力乡村振兴目标早日实现。
稿源:荆楚网
作者:周清渊(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
责编:詹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