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地评线】东湖评论:青年人才为乡村振兴蓄势赋能

发布时间:2022年06月11日21:43 来源: 荆楚网 ​

近日,人社部、财政部印发通知,部署推进2022年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实施工作,将招募3.4万名高校毕业生投身基层服务。站在新起点,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必须抓住青年人才这个关键,激活干事创业“一池春水”,推动青年人才在乡镇留下来、融进来、干起来,在乡村振兴的广袤舞台上再启征程、再立新功。

以环境留人,让乡镇年轻干部充满幸福感。青年人朝气蓬勃、斗志昂扬,从大学的象牙塔走进艰苦边远地区的乡村,需要建立健全政治激励、工作支持、待遇保障、心理关怀等工作机制,让基层干部安心、安身、安业,通过持续改善乡镇工作、生活环境,让青年人才自愿扎根基层、奉献自我。譬如,随州曾都区为乡镇机关干部高标准建设了小食堂、小澡堂、小厕所、小图书室和小文体活动室;广西、四川等地为支扶干部建立了重大疾病、意外伤害等补充保险;云南、贵州等地按考核等次为支扶干部给予年终奖或一次性奖励……通过打造拴心留人的环境,激发广大干部在基层一线干事创业的热情,让乡镇干部无后顾之忧,安心服务。

以情感留心,让乡镇年轻干部充满情怀感。如今,80、90后干部随着新老交替逐步走上乡镇重要岗位,相较于60、70后干部,年轻干部普遍充满蓬勃向上的“新鲜气息”但缺乏知农爱农的“烟火气息”,对农业缺少常识、对农村缺少情怀,无形中在干群之间竖起了一道隔心墙。乡镇留人,根本是以情感留心,厚植年轻干部的乡土情节、为民情怀,打心底里爱农村、爱农民。譬如,当前湖北各地正如火如荼地开展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这不仅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现实需要,是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的具体实践,更是做好新时代群众工作的根本要求,通过“足印农家”“民情日记”“结对帮亲”“我为群众办实事”等多形式的活动,近距离感知群众疾苦、了解群众诉求、倾听群众呼声,与群众建立真感情、真联系,有利于进一步增强乡镇干部群众工作能力。

以事业留魂,让乡镇干部充满成就感。近年来,为减少乡镇干部流失,各地在公务员招考中设置基层最低服务年限,增强了乡镇干部的稳定性,但也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乡镇干部的工作积极性,造成了部分乡镇干部志不在此、心不在焉,千方百计调离乡镇。乡镇留人,核心要以事业留魂,让乡镇干部有干劲、有奔头。在重庆有500余名“三支一扶”期满人员提升专业技术职务,60余名成长为乡镇班子成员或站所负责人。江西上饶有129名期满人员走上县直部门或乡镇的领导岗位。与此同时,强化跟踪培养,有重点地推荐支扶人员担任乡镇团委副书记、站所长助理等,在多岗位锻炼中表现突出的优秀人员纳入基层青年后备人才,充分激发他们扎根基层、干事创业的动力。

青年人才是乡村振兴的有生力量。面对乡村振兴的时与势,唯有着力构建近悦远来的良好生态,以环境留人、以情感留心、以事业留魂,方能为乡镇干部鼓足干劲、提振精神,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稿源:荆楚网

作者:刘永红(宜昌夷陵)

责编:詹蔷

【责任编辑:詹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