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地评线】东湖评论:加强耕地保护,让中国饭碗端得更稳更牢

发布时间:2022年06月29日00:07 来源: 荆楚网

6月25日是第32个“全国土地日”,围绕“节约集约用地 严守耕地红线”的宣传主题,全国各地通过电子报展示、音频新媒体展播、短视频集锦等方式,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耕地宣传纪念活动,此举旨在面向社会公众大力宣传保护耕地、节约集约用地的意识,呼吁全社会共同参与、人人尽责,确保18亿亩耕地红线牢牢守住,中国饭碗越端越稳、越端越牢。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上世纪五十年代初,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的头等大事,解决人民群众温饱问题,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关键所在。面对困难与窘境,以袁隆平院士为代表的科研团队义无反顾地投入杂交水稻科学研究,六十余载岁月里,一路艰苦奋斗、自力更生,一路攻坚克难、创新进取,在有限的耕地资源上,运用杂交水稻技术成功实现了14亿中国人口从“吃不饱”向“吃得饱”“吃得好”的华丽转变,也让“仓廪实,天下安”一步步成为现实,助力着中国经济稳步向上向好发展。

耕地是是粮食生产的命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耕地保护工作,把守住耕地红线、抓好粮食生产摆在“三农”工作和推进乡村振兴的突出位置,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努力下,我国粮食产量喜获“十八连丰”、连续7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18亿亩耕地红线毫不动摇……一组组数字和数据表明:耕地在促进农业丰收、农民增收的同时,也筑牢了粮食安全的“压舱基石”。

粮食产量逐年增高、粮食保障越来越稳固、人民幸福成色越来越足,成绩实属来之不易,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国高质量耕地少、耕地后备资源严重匮乏,人均耕地面积仅有1.43亩,远不及世界人均水平,耕地保护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立足新发展阶段,必须以“长牙齿”的硬措施加强耕地保护,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才能更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端好中国饭碗。

严守耕地红线,粮食供给才有底气。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事关14亿多人的吃饭问题,事关推进乡村振兴步伐的快慢。新形势条件下,一方面,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以“农田必须是良田”为原则,依法依规做好耕地占补平衡,规范有序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另一方面,要构建耕地保护长效机制,深入挖掘土地综合整治、加强耕地保护的做法和成效,加强产权登记、维护土地权益,以强监管政策、法律约束引导推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提质增效。

端牢“铁饭碗”,在保护现有耕地规模下,高效集约利用耕地资源也是必经之路。过往,我国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造成了一定的耕地资源浪费,导致耕地利用效率低下,进而加剧了耕地资源紧张局势。奋进新时代,要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既要“严控增量”,也要“盘活存量”。譬如,襄阳作为湖北粮食主产城市之一,通过控制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科学划定建设用地片区、多渠道清理低效利用存量土地等手段措施,在保护与开发中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全力对冲耕地资源紧张带来的发展困境,让有限的耕地资源发挥出最大效益,既擦亮了节约型农业“城市名片”,也加快了湖北农业现代化推进步伐,助力荆楚百姓更好端稳端实“铁饭碗”。

“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保护好耕地既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使命,也是在保护我们的生命线。珍惜土地、集约用地,严防死守耕地红线,推进土地资源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中国饭碗一定会端得更牢、成色更足,美丽中国画卷也必定更加壮美秀丽、波澜壮阔。

稿源:荆楚网

作者:付云(襄阳襄州)

责编:丁楚风

【责任编辑:伍佳佳】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