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立则民族立,科技强则国家强。6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省武汉市考察时强调,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我们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的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在科技自立自强上取得更大进展,不断提升我国发展独立性、自主性、安全性,催生新产业,开辟经济发展的新领域新赛道,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
没有科技的自立自强就没有出路。当今世界,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加速重构与演变,科技命脉已成为关系国家安全和经济安全的关键要素。在加快建设科技强国的进程中,必须突破“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在竞争中赢得主动,为科技自立自强装上“中国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把握好“培养”与“管理”之间的关系,激发科技人才创新活力。科技创新,一靠投入,二靠人才。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为各类创新人才施展才华提供更加广阔的天地,对实现科技自立自强而言意义重大。如果科技人才在自主创新、原始创新方面能力不够,顶尖人才和团队缺乏,就难以满足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转型升级要求,难以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支撑作用。创新驱动本质上是人才驱动,因此,要推动创新型科技人才集群式发展,打造创新型科技人才资源库,建设吸引和集聚人才平台。要完善创新型科技人才评价、激励和服务保障体系,建立健全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容错纠错机制,解决好人才在住房、子女上学等方面的后顾之忧,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同时,要加强创新人才培养,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加强基础学科建设,发展新型研究大学,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青年科技人才后备军。
把握好“研究”与“需求”之间的关系,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落地。“穷理以致其知,返躬以践其实。”科技成果转化是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作用的直接体现,是加强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紧密连接的关键环节。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首先要打破科技创新与企业需要之间的“藩篱”,破除基础研究与实际运用“两张皮”。要明确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第一主体的关键作用,推进产学研用一体化和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形成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企业主体之间的创新合力。要充分调动科技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制定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扶持政策,强化财政投入的引导和保障,完善科技成果评价与考核体系。要强化市场化服务,打造技术交易市场网络,搭建公共平台,增强科技成果流动性,聚焦重大疾病防控、食品药品安全、人口老龄化等重大民生课题,加大普惠和公共科技供给,实现科技创新与人民需求之间的“无缝衔接”。
把握好“自主”与“开放”之间的关系,加强国际科技创新合作。不拒众流,方为江海。科技自立自强,并不意味着搞封闭创新,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只依靠自己的力量“单打独斗”,去解决所有创新难题。尤其在技术更替越来越快、创新资源在世界范围内流动加快的当下,加快建成世界科技强国必须辩证处理好自主创新和开放创新之间的关系,坚持“自主”与“开放”两轮驱动。要在自主创新的基础上,以更加开放的思维和更加广阔的视野谋划和推动科技创新,实施开放包容、互惠共享的国际科技合作战略,主动融入全球创新互联网络。要深化政府间科技合作、拓展民间交流渠道,加强国内与国际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的交流合作,在气候变化、能源资源、公共卫生等全球性问题上加强联合研究,实现互利共赢。
创新从来不是轻轻松松可以实现的,自主创新的过程更加不易。广大科技工作者要瞄准方向,坚定信心,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为擦亮自立自强的“中国名片”,为将发展主动权牢牢抓在自己手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稿源:荆楚网
作者:张小草(武汉江夏区)
责编:杨虹磊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