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省武汉市考察时强调,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我们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的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在科技自立自强上取得更大进展,不断提升我国发展独立性、自主性、安全性,催生更多新技术新产业,开辟经济发展的新领域新赛道,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
科技自立自强是我国经济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后,实现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所在。湖北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走科技自立自强道路,依靠自主技术研发,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把科技的命脉掌握在自己手中,推动湖北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助力新兴产业做大做强,为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作出贡献。
自主攻关核心技术,催生新兴产业。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时强调,如果我们每一座城市、每一个高新技术开发区、每一家科技企业、每一位科研工作者都能围绕国家确定的发展方向扎扎实实推进科技创新,那么我们就一定能够实现既定目标。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兴产业自主创新活力将得到进一步释放,涌现出一批发展新动能。2014年,长飞募集资金11.03亿元港币,其中4成都用在了核心技术研究和产业化。2018年,募集资金20亿元,又将其中14亿元投向自主预制棒及光纤产业化项目扩产项目。在核心技术上的大手笔投资,让长飞入选了全国首批智能制造试点,湖北唯一。烽火科技集团研发团队在研制“中国芯”的道路上选择“从0到1”自主研发之路,抛弃旧有的产业链和技术路线,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攥紧自主创新的核心“命门”,掌控产业发展主导权,2021年底,烽火通信推出了中国首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400G相干商用硅光收发芯片。这是目前国际上已报道的、集成度最高的商用硅光集成芯片之一。在攻坚克难的征程上,正是有无数创新者将科技自立自强镌刻在神州大地上,铸就了中国科技创新的丰碑。
自主研发绿色科技,助力传统产业转型。绿色科技创新能够助推传统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和壮大新兴产业,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对内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对外促进数字化、绿色化和产业化的深度融合,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全方位支撑。武汉钢铁有限公司是以绿色科技擦亮传统产业生命底色的典型示范,过去三年武钢投资75亿元打造绿色智慧工厂,从低碳冶金、绿色能源、能效提升、循环经济等方面,坚持面向现场、面向市场、面向未来开展研发,从老产品新用途、老用途新功能、老功能新性能三个方面提升钢材价值,共同突破“卡脖子”关键技术和产品,开展绿色创新转型之路。传统产业要有翻篇归零再出发的心态,乘势而上,推动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传统产业企业加快转型升级、腾笼换鸟,加快形成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的新格局,为企业争创“世界一流”强化动力引擎。
加快科技自立自强,培育现代化产业体系。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可以使我国经济发展加快改变高投入、低产出的粗放发展模式,优化配置各类生产要素,有力促进经济变革发展向纵深推进。湖北砥砺奋进三十余载,坚定不移培育发展东湖高新新兴产业集群,依托武汉地区密集的科教资源,大力推动科技体制改革,促进产学研融合。建立了全国第一家科技企业孵化器,探索出科技成果“四级跳”模式,目前建成孵化器72家(国家级13家)、众创空间55家(国家级24家),建成工研院8家,孵化面积50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超过4000家,是全国最早一批创办大学科技园的地区,也是科技企业孵化器最密集的地区之一。武汉东湖高新区集聚了1848家高科技企业,培育了5家独角兽企业,成为撬动武汉经济发展的新动能。要加快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系统布局技术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和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培育一批创新型领军企业,构建开放、协同、高效的共性技术研发平台;着力加强现代产业创新体系建设,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自主创新是科技发展自立自强的“领路先锋”,也是科技发展自立自强的“坚实后盾”。自主创新上接国家发展“大战略”,下连群众生活“小美好”,科技惟有自主创新,突破“卡脖子”技术,发展新产业;走绿色发展之路,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创办一批创新型领军企业,形成产业集群,培育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引擎必将更加强劲。
稿源:荆楚网
作者:熊柯(武汉江汉区)
责编:廖逢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