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州区作为襄阳最大的主城区,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作为当前一项重要政治任务,迅速组织学习传达、研究部署。凤凰咀遗址和襄州农业是襄阳的两张名片,是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宣传文化部门要充分发动干部群众参与凤凰咀遗址公园建设和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在推动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中贡献襄州力量。
全力推进凤凰咀遗址公园建设,丰富襄阳都市圈发展内涵
凤凰咀遗址是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属于距今5200年的新石器时期,被誉为襄阳的“城市之根”,国家文物局批准发掘面积1300㎡,成为武汉大学考古实践基地后,遗址公园建设迈入快车道。
聚焦打造文保展陈基地,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拟规划建设凤凰咀考古遗址公园,配套建设凤凰咀遗址博物馆、游客服务中心和生态停车场(已立项)。总建筑面积3300平米的凤凰咀遗址考古工作站(陈列馆)今年底前将举办开馆仪式,同时,2023年初将与武汉大学联合举办长江流域史前文化研讨会。该陈列馆将成为襄阳都市圈内最大的集科研、教学、展陈于一体的文化传承场馆。
聚焦文旅融合,加快产业发展。坚持规划引领。《凤凰咀遗址保护规划》已按照国家文物局文件要求修改报批,待审核通过后加快推进。目前筹备编制凤凰咀考古遗址公园规划,高标准谋划文旅融合发展。坚持全域联动。着手修编襄州区全域乡村旅游规划,以凤凰咀遗址为核心,带动松树坡樱花园、红水河风景区及正大田园综合体等旅游点位,串珠连线,增强公园建设的辐射作用,带动周边乡村经济发展。坚持深度开发。以遗址所在地闫营村获评中国休闲美丽乡村为契机,鼓励村民带头发展农家乐、民宿、田园采摘等产业,引导在外能人回乡打造文旅、农旅产业项目,开发系列文创产品,同时加大文化招商力度,引进实力国企参与建设运营。
聚焦凝聚合力,加大宣传力度。增强保护意识。将文物保护工作纳入全区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必学范畴,纳入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增强干部群众的文物保护意识,从思想上、行动上支持和参与遗址保护利用。开展文艺宣传。围绕凤凰咀遗址文物、传说和发掘历程,编排戏曲,进行书法、绘画、摄影、小说、散文、诗歌等文艺创作,其中,小戏《对话凤凰咀》已广泛传唱;镇村以乡村大舞台为载体,创作主题快板、村歌等,推动深入人心。加强媒体宣传。一方面积极对接中省主流媒体,刊发刊播遗址发掘情况。今年3月,央视《探索与发现》栏目播出《襄阳凤凰咀古城发掘纪实(上集、下集)》,栏目还计划每年制作1—2集播出,跟踪报道遗址发掘和研究情况;另一方面结合“田园诗乡 凤鸣襄州”城市名片推广,在各种重要场合推出凤凰咀遗址相关图文影像,特别是短视频、长图、H5等融媒体产品,在全社会营造关心支持遗址保护利用的浓厚氛围。
全域创建现代化农业示范区,夯实襄阳都市圈发展根基
农业是襄州的优势,也是襄州的亮点和特色,更是襄州未来发展的潜力所在。作为全国产粮大县、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全国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襄阳现代农业示范区核心区,襄州区将积极整合各类资源,全力发动干部群众参与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推动农业向“生态、高效、优质、特色、现代”方向发展。
打造一个“展示馆”。充分利用襄州现代农业展示馆,创建农业科普基地,集科学、历史、地理、文学等于一体,为青少年和周边群众提供丰富的教学内容,为党员干部培训、农业技术推广、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科技示范户培育和学生研学教育等提供全方位支撑,引导干部群众热爱家乡、建设家园,凝聚合力推动乡村振兴。
建好一座“研究院”。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引导中国何岗乡村建设研究院与华中农业大学、湖北文理学院、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开展广泛战略合作,聚集资源要素,深度开展现代农业农村研究,高起点定位,高标准建设,全力推进襄阳都市农业公园、中国何岗乡村建设研究院“一园一院”项目,将何岗村打造成乡村振兴人才孵化基地。
培优六条“产业链”。围绕粮食、油料、生猪、现代种业、家禽及蛋制品、特色农业等六条农业产业链,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和重点产业,深入实施“襄州精品名牌农产品”战略,加强策划宣传,通过媒体、节庆、活动、文艺等形式,持续放大“襄阳鲁花”“正大”“孔明菜”“聚香达”“长英”面粉、“卧龙锅巴”“盼盼食品”等农产品品牌效应。
全新搭建“传播矩阵”,扩大襄阳都市圈发展影响
落实政治责任。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是在喜迎党的二十大、全省上下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节点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明确了我省努力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目标,赋予襄阳打造引领汉江流域发展、辐射南襄盆地的省域副中心城市的目标定位。宣传文化战线要把学习宣传贯彻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先学一步,做深一步,当好参谋助手、当好吹鼓手、当好执行者。
工作争先创优。要深入基层一线挖掘襄阳都市圈建设、“五城共建”、乡村振兴、安全稳定等各领域先进典型和鲜活案例,广泛开展道德模范、襄州楷模、最美人物、身边好人等评选活动,集中力量推出一批在全国、全省有较大影响的重大典型。要深入挖掘地域文化资源,制定切实可行的文艺精品生产计划,积极培养文化带头人和专业创作队伍,创作一系列彰显地方特色、群众喜闻乐见、有市场竞争力的精品力作,推动一系列经典作品上大赛、大展、大刊、大网。要培育志愿服务品牌,举办项目大赛,丰富提升特色展馆,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汉津样板,扩大覆盖面,提升影响力,提高参与度,打造一批具有襄州特色的志愿服务品牌。要整合资源,大力实施精品工程,打造具有襄州特色和广泛影响的融媒品牌。
放大正面效益。要运用好“统筹+落实+放大正面效应”的工作方法,强化正面宣传。加强中省媒体合作。与总台亚非中心深度对接策划,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国际影响力,举行农业“云论坛”,促进襄阳农业“走出去”。加强融媒宣传。围绕现代农业和乡村振兴,加强选题策划,运用短视频、长图、海报等方式开展农业科普、农技推广和农业经验、致富能手等宣传,充分展示襄州农业发展的经验和成就。加强理论宣讲。组织“两团多队”,特别是新型农民、种粮大户、农民企业家等群众身边先进典型,走进基层、走进群众、走进企业,围绕党代会精神、粮食安全、现代农业等开展宣传宣讲。
稿源:荆楚网
作者:欧阳斌(中共襄阳市襄州区委常委、宣传部长)
图源:襄州区委宣传部提供
责编:杨虹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