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地评线】东湖评论:夏日炎炎就业季,成才立业正当时

发布时间:2022年07月15日23:10 来源: 荆楚网

小暑时节已过,热浪袭人,绿树浓荫,槐柳蝉鸣,荷叶亭亭。大地进入“蒸煮模式”,高校毕业生也正式进入就业季,奔忙在找工作或在熟悉新工作的过程中。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位居“六稳”“六保”之首,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和社会稳定的“压舱石”。就业问题作为“永恒的课题”,一直牵动着千万个家庭的心,关乎着千万青年的人生发展。高校毕业生作为就业大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引擎”,是各领域专项人才的“生力军”,解决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念兹在兹。2022年高校毕业生达1076万人,创下了历史新高。面对后疫情时代诸多挑战、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促就业无疑成为了当前一项重要任务。

国家精准施策,为高校毕业生就业书新篇。近日,人社部印发通知,2022年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服务攻坚行动于7月至12月启动实施,为高校毕业生开辟持续帮扶,精心保障的求职之路;湖北省围绕拓宽岗位、强化服务、简化手续、加强帮扶、压实责任等5个方面,提出17条措施,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在国家的高度重视下,多方力量共同努力,多层面主动发力,多维度积极破题,形成促就业的良好氛围。譬如,高校主要领导“直播带人”;线上+线下招聘会交相呼应;各地党委、政府积极落实各项政策补贴,支持鼓励企业增加就业机会……解决就业难题,国家在努力。

但“有人没活干,有活没人干”的情况仍然存在,其主要原因在于毕业生不是无意识的流水,而有主观意愿、有人生规划、有向往的工作岗位、有心仪的工作地点,况且,就业从来都是双向选择。所以,对于毕业生,如何让自己更好地适应社会、适应市场的需求尤为重要。

“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未有学其小而能至其大者也”。个人意愿建立在自身的需求之上,而这种“小我”的发展惟有融入到社会需求的“大我”中方能发挥出最大的能量。譬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武汉考察时强调,把科技的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不断提升我国发展独立性、自主性、安全性。国家需要科技创新型人才,那么作为高校毕业生选择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选择自己擅长的领域从事科研工作,为国家的科技事业发展做贡献,岂不是个人价值与理想抱负的“双丰收”。每个高校毕业生定当心有家国情怀、报国之志,就业中有远大的理想,紧跟“大我”的步伐,锚准方向,在民族需要的时候,国家需要的地方,去放飞梦想,将自己的理想抱负同“中国梦”的需求相融合,顺国家大“势”而为,赶时代大“潮”而去,从而形成社会发展与个人成长的最大公约数。

功不唐捐,玉汝于成。这个夏天,深受国家多年高等教育熏陶的高校毕业生,定可以让理想在党和人民需要的地方放飞,让青春绽放在国家宏伟发展蓝图中。

稿源:荆楚网

作者:郑武(襄阳襄州)

责编:丁玥

【责任编辑:丁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