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5月下旬省委安排部署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以来,全省各地区各单位党员干部迅速响应。深入基层一线,精准有效助企纾困、结对帮扶特殊困难群体、帮助群众解决困难,不断满足全省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密切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
坚持求真务实作风,是开展实践活动的原则之一。它强调党员干部要坚决杜绝搞“花架子”“走过场”,不能把惠民便民搞成扰民,不给基层造成负担。具体实践中,绝大多数党员干部都能够做到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但也有极少数作风不实的情况。比如,下企业要求属地“对等”领导陪同,给基层增加额外负担;到一线听听“预设”问题就走,没有做解决处理的“后半篇文章”等等。
求真务实是凝聚党心民心的最佳“粘合剂”,是党员干部必须具备的“硬实力”。开展任何工作,倘若工作浮在形式上、执行落在台账上,影响的不仅是办事效率、工作成效,更影响着党员干部和政府部门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尤其是直面群众的实践活动,更需要拿出求真务实的作风,注重“身入”更注重“心至”,轻车简从、一抓到底,把利民惠民的小事实事做好,做到群众心里。
群众在我们心里的分量有多重,我们在群众心里的分量就有多重。是不是办实了事、出了实招、费了心思,群众心里都有一杆秤。当下热播剧《大山的女儿》的原型“时代楷模”黄文秀,放弃在大城市工作的机会,毅然回到家乡投身扶贫一线。为了拉近与群众的感情,她到了村民家要么帮助扫院子,要么帮着一起到地里摘砂糖橘、收玉米、种油茶等等,一边干农活一边商量脱贫之计。“她比我女儿还要亲”其帮扶对象曾这样评价。听其言更要观其行,重面子更要重里子,正是因为有身入基层、求真务实、积极作为的工作作风,这位“大山的女儿”赢得了当地群众的由衷点赞,她的故事也感动激励了无数人。
开展基层实践活动的过程,也是转变党员干部作风的过程。必须要在下基层的过程中千方百计地去“求真”、满腔热情地去“务实”,急民之所急、办民之所想、解民之所忧,在实践中掌握社情民意、提高能力本领、凝聚民心民智。当然,实事不是一天完成的、不是去一次现场就干成的,必须要结合资源调配能力以及各单位分管联系的工作,持续发力,抓紧抓实每一件事关群众获得感的“小事”。必须弘扬实干精神,不好大喜功、不做表面文章,从细处入手、向实处发力,将一揽子纾困帮扶政策落实到千企万商,将就业帮扶政策温暖到千家万户,以常态化长效化的制度和作为,确保情况在一线掌握、问题在一线发现、思路在一线研究、成效在一线检验、作风在一线转变。
“天下事,以实则治,以文则不治。”下基层贵在求真务实,也难在求真务实。党员干部要充分认识到实践活动对转变工作作风的重要意义,以好党风带动政风民风,深入群众察民情、千方百计解民忧、用情用力暖民心,不断推动民生保障和经济企稳取得更大成效,交出一份成绩优异的“实践答卷”。
稿源:荆楚网
作者:张小草(武汉江夏区)
责编:郭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