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楚天评】东湖评论:切实解决基层群众“急愁难盼”,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发布时间:2022年07月15日18:06 来源: 荆楚网

5月20日,湖北省委决定在全省开展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这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意见》的重要举措,是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途径,是加快我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是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

下基层是开展好本次实践活动的前提和基础,下基层要“身入心到”。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应该领导带头,应下尽下、能下尽下,走出机关大楼,走出办公室,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下基层要扑下身子、沉下心来,身心都要下到基层一线,在“亮明身份”同时,要真正“放下身份”,通过“沉浸式”、“融入式”的下基层,用脚丈量一线,用心贴近群众,真正沉下去在基层一线发现问题,把问题原因摸清,把解决措施找准,把矛盾在基层一线疏导和化解。下基层要避免浮于表面工作,防止“签到”、“点卯”、“摆样”和“拍照”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这种“运动式”、“机械式”、“走马观花式”下基层导致实践活动走深走实走心不够。尤其是今年以来,受点多、面广、频发疫情等因素影响,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较大压力,市场主体生产经营困难,基层群众生活遇到一些新困难新问题,基层单位治理服务能力有待加强,更迫切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常下基层、真下基层,把问题困难解决在基层一线。

察民情是开展好本次实践活动的中介和环节,察民情要“全面精准”。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问题意识和问题导向,通过深入基层一线调查研究,悉心问民情,真心听民需,点对点听取群众意见,面对面倾听群众诉求,主动发现基层群众、基层企业痛点、难点、赌点的问题。通过全面察民情,切实弄清楚群众、企业“到底是怎么想的、真正需要是什么”,切实搞明白乡情、社情、民情、企情、舆情,切实把群众的所思、所忧、所盼转化为问题清单、任务清单,切实找准基层群众、基层企业的利益诉求点、矛盾聚集点,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在察民情过程中,要说“土话”、吃“土菜”、走“土路”,用充满感情和乡土气息问政于民、问需于民,用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语言让基层群众听得懂、听得进、听得亲,才能把基层民情、企情问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完完整整,从而进一步改善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解民忧是衡量本次实践活动效果的重要标准,解民忧要“务求实效”。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同时,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经济社会发展增速减缓,企业经营困难,就业机会供给相对减少,一些重点领域风险隐患不容忽视。下基层党员干部要有同理心,理解基层所思所忧所盼所需,全面落实援企稳岗政策措施、扎实推进各类问题整改,为市场主体纾困解难,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对于基层一线单位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尤其是长期没有解决的问题,可以实行备案台账制,承诺一件、备案一件、解决一件、销号一件,做到问题有回应,件件有落实,切切实实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关切的实际问题,从而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同时,在解民忧实践过程中,可以在基层第一线汲取群众的智慧,不断淬炼党员干部的党性,提升党员干部专业能力,改变党员干部工作作风,把实践活动工作作为党员干部评先、晋级晋职的重要依据。当然,在解民忧过程中,下基层党员干部很多是下基层单位的直接行政领导或业务分管主体,党员干部下基层在解民忧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下基层党员干部在领导力、决策力、指挥力等方面的优势,但又要坚持分级管理,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守好边界,防止出现代办包办的越位现象,减轻基层一线单位对上级下基党员干部的畏惧感,从而真正发挥下基层党员干部和基层一线的双积极性。

暖民心是开展好本次实践活动的目的和归宿,暖民心要 “主动及时”。“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我们党历经百余年,之所以能历经挫折而不断奋起、历尽磨难而淬火成钢,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党是“使命型”政党,始终强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牢记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践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把人民作为“源”和“本”,来自人民、植根人民。下基层,梳理形成群众反映的问题清单;察民情,研究确定服务群众的任务清单;解民忧,及时总结任务落实的效果清单,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得人心、暖民心、筑同心。察民情、解民忧要主动及时,要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把好事实事办出温度力度,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用实际行动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县乡治则天下安,县乡稳则大局稳”。基层是国家治理的神经末梢,广大党员干部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中应该走在前,做表率,切实解决基层群众“急愁难盼”问题,着力营造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为我省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用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注:本文系2022年度全省党建研究课题《构建“党建+治理”促进乡村振兴长效机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稿源:荆楚网

作者:董亚平(武汉体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

责编:王舒娴

【责任编辑:丁玥】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