汨罗汩汩,思忆屈原;诗魂忠骨,千载永续。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不同场合多次引用屈原的诗句,称颂其家国情怀、求索精神、矢志坚贞、高洁品行。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应当传承和弘扬屈原文化,不断学习屈原身上闪烁的光辉品德,从屈原身上汲取前行力量,做追求理想、热爱祖国、勇于求索、开拓进取、矢志不渝、担当作为、品行高洁、修身立德的新时代中国青年,让新时代的青春之歌唱响在祖国大地上。
追求理想、热爱祖国是新时代中国青年的立身之本
屈原从小就胸怀崇高理想,有振兴国家的意志。他在《橘颂》中写道:“嗟尔幼志,有以异兮”,就是说幼年就立下了与众迥异的志向。“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的诸多诗句都寄托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怀,鼓舞和激励着新时代中国青年把青春和理想融入了党和国家的事业之中,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前赴后继。
2022年5月4日,13名中国珠峰科考队员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这是我国珠峰科考首次突破8000米以上海拔高度,在青藏高原科学考察研究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这支平均年龄只有31岁的“青年突击队”,用青春、激情和智慧,书写着中国青年勇攀高峰的报国志和强国梦。为了守护人民和国家的安全,在2020年我国与外军的边境冲突中,陆军某边防团团长祁发宝带领官兵英勇战斗、奋力反击,最终团长祁发宝身负重伤,营长陈红军、战士陈祥榕、肖思远、王焯冉壮烈牺牲。“清澈的爱,只为中国”,他们是宁洒热血不让寸土的战士,也是铮铮铁骨的中国儿郎,他们守边护边的坚定意志、对祖国山河无限赤诚清澈的爱,令人永远铭记。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实践充分证明,中国青年是有远大理想抱负的青年!中国青年是有深厚家国情怀的青年!中国青年是有伟大创造力的青年!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中国青年始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广大青年要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树立为祖国为人民永久奋斗、赤诚奉献的坚定理想。
勇于求索、开拓进取是新时代中国青年的力量之源
屈原的一生,是追求真理、求索进取的一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体现了他对个体存在价值和真理的追求。“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行,何由考之?”《天问》中的170余个疑问则是屈原对人类终极理想和宇宙奥妙的探求。
生逢盛世,肩负重任,新时代中国青年只有不断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才能拥有不竭的勇气和勃发的力量。2021年5月15日,航天器“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屈原跨越两千多年的天问有了“答案”,可谓属于中国人特有的硬核浪漫。“天问一号”团队中35岁以下青年占比60%以上,“嫦娥”“神舟”“北斗”等团队的平均年龄都在30-40岁之间,中国天眼FAST研发团队平均年龄仅30岁,他们用有限的条件完成了了不起的壮举,展现了中国青年锐意进取、问天求索的精神。在本届北京冬奥赛场上,中国小将苏翊鸣一鸣惊人,收获一金一银,用实力赢得了世界的尊重,充分向全世界展现了新一代中国青年热情开放、包容进取的精神风貌。自古英雄出少年,但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只有敢于挑战和勇于突破,才能突破自我、成就自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青年要有敢为人先的锐气,勇于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敢于上下求索、开拓进取,树立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超越前人的雄心壮志,‘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要有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意志,为了创新创造而百折不挠、勇往直前。要有探索真知、求真务实的态度,在立足本职的创新创造中不断积累经验、取得成果。”广大青年要有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意志,更要有探索真知、求真务实的态度,不断开拓进取、上下求索,为祖国和人民贡献青春力量。
矢志不渝、担当作为是新时代中国青年的干事之要
屈原少年立志,终身不改,即便遭到迫害和流放,依旧对理想、对国家、对人民矢志不渝。“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屈原即使粉身碎骨,也不会改变志向,他“心之所善”的始终是为国家求美政、为百姓求福祉,甘愿“伏清白以死直”。
新时代中国青年中不乏屈原那样义无反顾、一往无前,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矢志不渝、死而后已的榜样。实践证明,中国青年是堪当大任的。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4万多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其中“90后”、“00后”多达1.2万余名,占比近三分之一,成为抗“疫”前线主力军,为祖国和人民撑起了一片天,生动诠释了中国青年的使命担当。我国自2003年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以来,41万余名青年学子志愿“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开展基层服务。
如今,更多的中国青年奋战在乡村振兴一线,把青年一代的使命和担当书写在希望的田野上。习近平总书记点赞新时代中国青年:“青年一代不怕苦、不畏难、不惧牺牲,用臂膀扛起如山的责任,展现出青春激昂的风采,展现出中华民族的希望!”广大青年要勇担时代赋予的责任,初心不改,迎难而上,不断磨砺自己,努力成为国家和人民需要的栋梁之才,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矢志奋斗。
品行高洁、修身立德是新时代中国青年的成才之基
屈原从年幼时就立志要保持清廉的德行和洁身自好的操守,献身道义而不减轻。《招魂》有云:“朕幼清以廉洁兮,身服义而未沫。”他还在《远游》中写道:“路漫漫其修远兮,徐弭节而高厉。”虽然前路漫漫,但一定要保持高风亮节。“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则表明了他独立清醒、不随波逐流的坚守。屈原还常常以香草美人等美好的事物来比喻高尚的人格追求。司马迁赞屈原道:“其志洁,故其称物芳。”
站在新的历史交汇点上,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只有自觉将高尚的道德准则与道德实践结合起来,听党话、跟党走,积极投身到祖国和人民的事业中,才能不愧青春和时代。全国孝老爱亲模范、“割皮救父”的“80后”青年刘洋,自2008年从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成为一名火车司机,他在任何时候都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兢兢业业、默默奉献,从普速列车司机到动车组司机、高铁司机再到动车指导司机,刘洋稳扎稳打拾级而上,展现了新时代中国青年的优秀品质。
习近平总书记曾勉励广大青年“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自觉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积极倡导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要牢记‘从善如登,从恶如崩’的道理,始终保持积极的人生态度、良好的道德品质、健康的生活情趣。”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切实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不断修身立德,打牢道德根基,才能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正、走得更远。
“青春受谢,白日昭只。春气奋发,万物遽只。”千里江山望无垠,如今我们身处美丽的中国、自信的中国、和平的中国,新时代中国青年应当继续传承与弘扬屈原精神,将个人理想和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奋力求索进取,矢志担当作为,涵养品德修为,不负“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书写无愧于伟大时代的青春华章!
稿源:荆楚网
作者:杨玉华(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责编:丁楚风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