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小镇做题家”频频登上“热搜”。它的本意是指出生小城镇,埋头苦读、擅长应试的青年学子通过高考实现了人生的进阶。短短的五个字,从“自嘲”到被少数不怀好意的人“嘲讽与戏谑”。不少“小镇做题家”的内心被刺痛。每一个努力的人都值得被尊重,每一份努力也都值得被温柔以待。
出生大山,走出大山,回归大山,做大山的儿女,为家乡建设奉献,每一位为了梦想而努力拼搏的“小镇做题家”都值得被肯定。“我走了很远的路,吃了很多的苦,才将这份博士学位论文送到你的面前”,在寒门博士黄国平的博士论文致谢中,他用简洁而朴素的言语道出了自己如何依靠读书一路走出小山坳,成长成材的故事,字里行间流露出靠努力求学改变命运的感恩之情;在“燃灯校长”张桂梅的帮助之下,1800多名贫困山区女孩努力上进,汲取知识养分,在一个个困境中完成一次次蜕变,在每一次的蜕变中勤奋学习,凭借知识反哺家乡、回馈社会……他们不甘平凡、锐意进取,始终保持奋斗的姿态,是哪怕“无人会,登临意”,也要拼尽全力锤击这个世界,凿出自己的光明未来,这样的“小镇做题家”让人敬佩与崇拜。
不啻微芒,定能造炬成阳。有人出生在大山,有人出生在城市,出生在大山的人像野草一样顽强生长、奋力拼搏,这本身就是一种励志。无论是芦台小镇的“氢弹之父”于敏教授,还是怒江边上“溜索小孩”余燕,亦或是“大山的女儿”黄文秀,他们都曾是“小镇做题家”,但他们乐于在基层的广阔天地砥砺品质、增长才干,增进与群众的鱼水情怀,在泥泞挣扎中走上大道、从明知不可为中实现人生有为。一个个鲜活的事迹启示着我们:国家强大、社会进步得益于千千万万“小镇做题家”的不懈努力,中国过去的发展需要他们,现在、将来同样还要依靠他们的磅礴力量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我始终认为我们接受高等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摆脱贫困的家乡,而是为了帮助家乡摆脱贫困。”这是绝大多数青年学子的理想信仰和人生追求。诚然,人无法改变自己的出生,但每一个人可以用力拽着命运不断前行,努力点亮理想的灯,直到到达梦想的彼岸。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毕业于名校的莘莘学子放弃丰厚薪酬,返乡创业,运用所学所得带领乡亲们增收致富;在科技攻关的领域里,科技工作者们默默无闻、潜心钻研,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事业;还有一批又一批“小镇做题家”加入到建设祖国主战场、服务群众的最前沿,为实现个人价值、国家繁荣富强努力前行……如萤火虫一般,“小镇做题家”有一分热,便发一分光,因为他们的努力付出,14亿多人民群众的生活才会更加幸福美满、热气腾腾。
人生不断努力向前进才是常态,逆光而来的“小镇做题家”配得上世间所有美好。新时代的“小镇做题家”有梦想、有热血、有担当,他们是努力奋斗、茁壮成长、积极向上的代名词,是时代发展的主力军。只要努力拼搏、向阳而生,光终究会璀璨他们的人生,努力的意义也必定会被温柔以待。
稿源:荆楚网
作者:付云(湖北襄阳)
责编:丁玥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