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东湖评论:诗画乡村,让民宿成为美丽乡村新支点

发布时间:2022年07月22日15:18 来源: 荆楚网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等十部门日前印发《关于促进乡村民宿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初步形成布局合理、规模适度、内涵丰富、特色鲜明、服务优质的乡村民宿发展格局,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平衡态势更为明显,更好满足多层次、个性化、品质化的大众旅游消费需求,乡村民宿产品和服务质量、发展效益、带动作用全面提升,成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和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标志性产品。

顾名思义,民宿是宿在民间,通常是指利用自用住宅空闲房间,或者闲置的房屋,结合当地人文、自然景观、生态、环境资源及农林渔牧生产活动,以家庭副业方式经营,提供旅客乡野生活之住宿处所。“民宿”受到游客青睐,很大程度因为民宿不同于传统的饭店旅馆,也许没有高级奢华的设施,但游客在个性十足的民宿小店里,与当地生活深入融合,了解当地风情、感受地域文化,体验有别于以往的生活方式。

打造“美丽乡村”让民宿热而有序。民宿行业作为经济新业态,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极大地促进了旅游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对如何打造“美丽乡村”提出了更高要求。应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水平设计、高标准建设”的要求,小山村因地制宜,多措并举,充分凸显生态、绿色、整洁、安静的乡村田园景观理念,着力打造高标准、高品质田园景观;依托自身自然资源优势,不断加大村庄绿化、美化投入力度,依山造势、临水取景,加快绿美生态村庄建设步伐;因地制宜综合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持续做好庭院净化、路面硬化、周边绿化、改水、改厕,打造生态宜居自然村落;创新思路,以“绿色、生态、休闲、体验”等特色主题大力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产业,加快村级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绿色农业深化转型,带动农户产业发展融合,以生态项目建设带动经济发展,使农民增收致富。

用文化创意产品与民宿设计结合发展。民宿产业的发展不单单是为游客提供食宿服务,而是应该承担着向人们传递当地文化、地域风情的功能。在当前互联网背景下应采用新的模式将文创产业与民宿设计相融合,两者共同发展创新。在对民宿设计之中要合理的运用当地的民俗文化、人文文化、少数民族文化等,使这些文化合理的出现在民宿设计中。将科技、人文、时尚等元素融入传统工艺中,生产出具有一定价值的民宿产品,形成一种独特的民宿产品思维。在民宿产品元素的选择上可以运用传统服饰、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民间美术元素,在推广上根据不同的消费群体来划分市场,增强民宿产品的文化影响力,将民宿产业进一步完善。只有将民宿作为传承当地地域文化、传统文化的载体,才能使民宿产业的发展更加平稳迅速,成为乡村经济发展的新支柱、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助力。

民宿产业要真正满足消费者对“诗和远方”的追求,承载起乡村建设发展支点的使命,一则要坚决拒绝千村一面,与本地民族特色、地方特色结合起来,融合乡村文化与现代旅游需求,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讲好田园故事,讲好乡村故事,丰富产品供给,提升乡村旅游的体验质量。民宿产业一旦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色,也就获得了欣欣向荣、长盛不衰的内在发展动能;再则要广纳英才才能大有作为,民宿生长于乡村的土壤,要形成产业,需要善经营的“农创客”,也需要懂技术的“田秀才”。游客奔向乡村民宿,决不单单是要在一个设施齐全的房间里住一住,而是要体验与城市不同的乡村生活与环境。如今,机械化农业、绿色农业、休闲农业、农村电商等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机器人摘黄瓜、云端放养管理、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等“互联网+”的农业应用层出不穷,强化民宿产业人才支撑显得更为紧迫。创造条件,搭好平台,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民宿产业才能不断拉长产业链条,持续发展繁荣。

对于乡村而言,其特色主要表现为绿水青山、非遗文化、传统工艺等。要做好特色产业,就要立足实际,从优势特色出发,合理“嫁接”相关产业,或是依托古朴自然的原生态古村落景观发展写生经济,或是利用奇峰异水发展旅游经济等。真正把绿水青山保护起来、利用起来,让其成为群众致富的“金山银山”。

稿源:荆楚网

作者:陈宋华(宜昌兴山)

责编:王舒娴

【责任编辑:王舒娴】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