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一直是“国之大者”。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提出“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新粮食安全观。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叠加地缘争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现实意义愈加凸显。
我国粮食安全总体有保障,但粮食供给区域之间依然存在不平衡,其中东北三省及内蒙古是保障中国粮食供给的“主力军”,维护粮食安全的“压舱石”。
那这是否意味另外省份可以专心发展其它产业、坐等产粮大省调粮了?答案是否定的。即使粮食生产向核心区域集中是大势所趋,非产区也绝不能卸下粮食安全重担。原因如下:
首先极端情况下粮食运输难以得到有效保障。近年来疫情反复,封城时有发生,而保障粮食供应是稳定民心、打赢战役最坚实的支持。如何在突发情况下保障粮食运输是摆在非产区面前的大难题。
再者南方省份多是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挤占了农耕用地,而那些人口与经济高度密集区又往往是缺粮区,更容易受到国际粮市的价格波动的影响。
另外,目前我国产粮大省在地域上较集中,如果发生区域性的灾害导致减产,会对中国粮食安全造成较大威胁。
对非产区而言,靠产粮大省调粮乍一看是实惠又省力,但这绝非万全之计,中间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短板。因此非产区应居安思危,综合考虑粮食的政治和经济属性,采取多重手段进一步保障粮食供给,为中国粮食安全加强韧性。
除传统销路外,销区可以加强与产区的联系,建立跨区域的大型股份制粮食企业,将产销区的利益更紧密地连结。打通粮食生产的全链条,形成全方位、多渠道的深度合作,坚持“送出去”与“运进来”。
“送出去”指将无土地可种的农民特别是青壮年劳动力培养成专业农户后迁至产区,并和产区合作开发、推广新的农业技术,推动农业现代化。在多个产区直接建立粮食基地,在当地直接租地经营、建立仓库和生产加工场。
“运进来”首先要提高粮食运输能力,建设全面运输网络,保障极端情况的运输和减少日常运输中的消耗。也可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引进产区的粮食加工厂。
中国粮食安全既需要整体考量,也需要产区和销区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战略,紧密合作。如此,中国粮食安全能固若金汤,能满足亿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经得起国际环境的“风吹雨打”。
稿源:荆楚网
作者:徐欣妍(华中科技大学)
责编:王舒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