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地评线】东湖评论:夯实大学生灵活就业底盘

发布时间:2022年08月02日18:13 来源: 荆楚网 ​

网络主播、电商运营、文案写手……随着新经济、新业态的崛起,孕育出丰富的就业方式,灵活就业也成为了当下大学生的就业新选择。根据智联招聘发布的《2022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显示,18.6%的2022届高校毕业生选择了自由职业,较去年提高3个百分点。

灵活就业具有自身优势和短板。相较于传统上班族,灵活就业具有相对宽松的准入和退出机制,被视为吸纳就业的“蓄水池”与“缓冲器”,在拓宽就业渠道、增强就业弹性、增加劳动者收入等方面,发挥着传统就业形态难以替代的作用。然而,由于不签劳动合同、不缴纳工商保险、收入不稳定,劳动者权益面临“灵活”风险,导致不少人“望而却步”,对灵活就业“视而不见”。为充分发挥灵活就业优势,夯实灵活就业底盘,亟需当好“三员”增添助力。

广泛宣传,做好灵活就业的“引导员”。相对于灵活就业,学生及家长更期望选择较为稳定的公务员、国企等职业,对于灵活就业往往“畏之如虎”。各行业、高校要充分发挥“中间人”作用,广泛开展政策宣传,灵活就业“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宣讲活动,引导全民了解、支持、参与灵活就业。鼓励并支持大学生大胆选择灵活就业,让灵活就业成为全社会普遍接受的新兴职业,成为个人追逐梦想、增加收入的有效路径,为增长动能、激发经济活力提供重要支撑。

开展培训,做好灵活就业的“教导员”。“人能尽其才则百事兴”,加强人才培育是推动灵活就业的关键一招,高校及企业要建立健全育人机制,加强就业指导工作,让灵活就业落地生根,成为就业的橄榄枝。高校、企业要具有“聚天下英才而教之”的责任担当,定期举办电商培训、自媒体运营、文案写作等职业培训,邀请富有经验的导师、成功的从业人员与学生面对面谈经验、手把手教操作、实打实学知识,定期开展技能比拼、操作比武等经验交流活动,以比促学、以学促进,切实提高学员技能,培育一批素质高、能力强的新兴人才。

完善制度,做好灵活就业的“保障员”。2021年,人社部、全国总工会等8部门联合制定《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指导意见》;今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对于呼声很高的职业伤害保障,多地也陆续开始试点。扶持灵活就业,政府、企业、社会保障等部门都要有“扶上马,送全程”的意识和责任。各地各部门要完善制度保障,落实惠企政策,畅通就业渠道,构建灵活就业全方位支持和保障体系,解决灵活就业的后顾之忧,让大学生全身心投入灵活就业。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而灵活就业是大学生就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缓解大学就业压力的有力支柱。让我们当好“引导员”“教导员”“保障员”,推进灵活就业向纵深发展,持之以恒答好就业文章,绘就“就业稳、人心安、信心足”的美好画卷。

稿源:荆楚网

作者:周程成(宜昌秭归)

责编:詹蔷

【责任编辑:詹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