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节又称“乞巧节”,起源于汉代,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东晋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后来的诗词中,也有很多关于女子乞巧的诗句。唐朝王建诗云“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现如今,七夕节已经成为了我国特有的象征爱情的节日。国务院将七夕节列入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当中。
每到七夕节临近之时,各大网络平台都对这个节日极尽浪漫地宣传,仿佛告诉人们这一天就是爱情的宣誓日,其实翻翻历史,我们会发现,七夕,除了爱情,还有许多文化寓意和民俗活动。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古代,七夕节时女子们汇聚一起拿着丝线进行穿针比赛,谁穿的最快谁就最巧;发展到唐代,七月七夕“以小蜘蛛安合子内,次日看之,若网圆正谓之得巧。”女子们会在七夕这天晚上去捕捉蜘蛛,然后把蜘蛛放在容器内,观察谁的蜘蛛丝织的又密又多,谁就可以得到织女赋予的智巧;及至后来乞巧节的形式逐渐丰富起来,投针逗巧、拜织女、晒书晒衣等等,文雅又有趣。
七夕,不只有爱情,还有人们对勤劳与智慧的美好祈愿,我们期待浪漫的爱情,更赞美朴素的勤劳与智慧。社会各界对七夕节的保护与传承,既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亦唤起了人们心中那份炽热的情感,既有对真挚爱情的憧憬,也有对美好生活的热爱,更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稿源:荆楚网
作者:周曼(湖北美术学院“五十三梯”漫评团队)
指导老师:陈艳丽
责编:丁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