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楚天评】东湖评论:激发乡村振兴中的“镇能量”

发布时间:2022年08月15日15:25 来源: 荆楚网 ​

近年来,天津市启动了第二批示范小城镇“九镇三村”挂钩试点,静海区团泊镇是其中之一。通过“村改居”,团泊镇8个村9000余人完成整体搬迁,住进了现代化新居,周边医院、学校、超市、文化活动中心一应俱全。(8月11日《经济日报》)

十九大报告首提 “乡村振兴战略” ,且从提法上由“农村”变成“乡村”,一字之差,是对“三农”工作的全新定位,旨在构建新型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标志着乡村发展将步入新时代。

乡村发展首当其冲当然离不开担纲主要职责的基层组织乡镇。乡镇是城市之末,农村之首,是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基层组织,是地方经济发展的主战场,也是社会治理的主阵地,还是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充分发挥激发乡镇在乡村振兴中的“镇能量”,是构建城乡融合发展中新型城乡关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之前提基础。

首先,应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聚集乡村振兴“人气”。乡村振兴的主要参与者和受益者是广大农村居民。作为直接与群众打交道的基层组织,只有发挥好农民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乡村振兴才能持续推进的“能量”。一方面要发扬民主决策,乡村振兴的难点、重点在哪,作为世代生养在那块土地上的主人最清楚,要通过多种方式征求群众意见,确保农民群众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另外,要树立引导正确的理念形成。通过乡村振兴,转变农民落后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把生态、洁净、文明的理念渗透到农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 ,不断提升农民的整体素质。如大冶市灵乡镇大庄村,通过创新“”党组织引领+合作社+农户”方式,托管村民土地,让村民变股民,较好地形成规模效益,成为村民增收的支撑产业,成功打造了乡村振兴的”大庄小康“”模式,并被纳入全省首批乡村振兴示范点。

其次,突出特色打造,承接乡村振兴“地气”。以前的村庄规划往往缺乏历史、人文内涵,工程造价也不低,难接“地气”。乡村振兴建设规划要采取“土洋”结合的办法,先由乡村组织群众自己先行提出编制草案,在充分思考群众讨论意见的基础上,再交专业规划部门审定修改完善, 这样的统筹规划才能“接地气”,才能保证科学性。

其三,注重农村适用型人才培养,凸显乡村振兴“乡土气”。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乡村振兴需要久久为功,就必须具备久久为功的保障,这方面人才才是最关键的保障。现在农村人才外流严重,如何留住人才,尤其选好引领人是关键。没有人才引领,要想打赢这场“持久战”会成空谈,作为基层组织应通过事业留人、环境留人、待遇留人,尤其要注重农村适用型人才培养,为乡村振兴蓄积后劲。近年来,一些地方通过发展农村电商,培养乡土“网红”,较好地推销了当地农副产品,成为帮助村民致富,助力乡村振兴的典型“土专家”。

第四,着力产业融合发展, 助力乡村振兴“呵成一气”。着力产业融合发展,必须营造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实现一、二、三产业的融合集群发展。尤其要结合当地实际,大力发展乡村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森林康养等多元化乡村产业,推进农业、林业与旅游、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为乡村振兴蓄积产业融合集群发展的“能量”,真正为乡村振兴奠定良好的发展基础。

乡镇强则地方强,乡镇服务能力水平提高,则体现服务百姓“最后一公里”措施保障有力,充分激发乡村振兴“镇能量”,既能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也是牢固夯实基层政权基础、提升基层治理水平的现实需要。

稿源:荆楚网

作者:张友江(湖北大冶)

【责任编辑:沈素芬】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