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假,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支持探索开展暑期托管服务的通知》文件要求,全国各地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暑期托管服务,从开设篮球、围棋、声乐等公益课程,到组织亲子阅读、亲子手工等益智活动,再到参观红色革命圣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多元化的暑托服务,着实托起了这个夏天孩子们“稳稳的幸福”。
从形式内容上看,各地因地制宜,丰富拓展暑托班服务项目,相关内容涉及志愿服务、科普宣传、思想建设、体育比赛、爱国故事等各个领域,覆盖面之广、服务力度之大,体现了托管机构呵护祖国花朵的真挚用心,也是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注脚。从实践效果来看,一系列针对青少年暑期学习和实践的课程服务,一方面极大程度舒缓了家长们假期“工作带娃两难”的托护困境,受到广泛欢迎;另一方面,置身于如此多有特色、有意义的文娱活动之中,孩子们玩得快乐、学得有趣,身心健康更是得到了全面促进和成长。
作为一项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暑托服务无论是在发挥价值引领还是产生社会效益上,都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然而,随着暑托服务日益普遍化、常态化,教师返岗积极性不高、经费保障不足、资源供给不充分等一些短板、弱项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如何建立长效保障机制,让暑托服务既“托得住”“管得好”,还能“长得久”,进而成为加强青少年教育关爱、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有益善举,还需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应当看到,“双减”之下,开展暑期托管,是丰富青少年暑期生活、减轻学生校外培训负担、提升群众教育获得感和幸福感的外在表现,必须始终坚持公益普惠的根本原则。一方面,坚持以生为本、坚决杜绝乱收费,譬如建立暑期托管教师补助机制,引导和鼓励教师自愿参与,并给予适当补助保障教师权益等,让公益性暑托服务“物美价廉”。另一方面,创新探索“官方带娃”新形式,将政府财政支持与爱心企业捐助相结合,聚合社会各方力量,适当减免家庭条件困难的学生托管费用,兜底公益暑托班经费保障。如此多措并举,便能为暑期托管提供稳定充沛的人力物力保障,有助于让更多家庭享受普惠实惠,让暑托服务办得长久、办得放心。
暑期托管不仅要探索实施好暑托服务,还应提升其专业性,更要注重打造高质量、高品位的“精品课程”。要以学校阵地为主,将公益暑托班与大学生社会实践相结合,广泛招募大学生志愿者、技术工作者,鼓励共青团、妇联、工会等组织参与其中,不断强化师资力量,让集聚专业性的社会力量为更多少年儿童提供优质服务。要善于整合社会资源,合理安排服务内容、积极拓宽资源渠道,譬如积极吸纳科技馆、文化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社会教育资源,拓展课外知识、开阔大众视野,以文润心、以文铸魂,全面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推动暑托服务朝着精准托管、科学托管的方向越办越好。
众所周知,寒暑假是孩子身心发育、三观培养的关键时期。开展暑托服务,是为了发展孩子的社会认知、自然认知和自我认知,助其健康成长。唯有汇聚更多力量,进一步完善服务保障机制、充实服务项目内容,暑托服务才能不负所“托”,助力孩子们在假期时光中学有所乐、乐有所得。
稿源:荆楚网
作者:付云(襄阳襄州)
摄影:王丽(湖北襄阳)
责编:詹蔷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