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地评线】东湖评论:为遏制过度包装月饼的“新国标”叫好

发布时间:2022年08月16日10:35 来源: 荆楚网 ​

离中秋节还有近一个月时间,今年的月饼市场上,出现了一个可喜的变化。多家媒体探访发现,新上市的月饼礼盒普遍更加“朴素”,奢侈包装、月饼和其他高档礼品混装、“大盒装小饼”等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平价、绿色环保成为今年月饼市场主流。

市场变化背后是新规的强势出炉。8月15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的GB 23350-2021《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 食品和化妆品》国家标准第1号修改单正式实施。新国标直击月饼、粽子等节令食品包装乱象,其中规定,一是减少包装层数,月饼、粽子的包装层数最多不超过3层;二是降低包装成本,对于销售价格在100元以上的月饼和粽子,将包装成本占销售价格的比例从20%调减为15%;对于销售价格100元以下的月饼和粽子,包装成本占比保持20%不变,同时要求包装材料不应使用贵金属和红木材料;三是压缩包装空隙,将月饼的必要空间系数从12降低为7,相当于包装体积缩减了42%;将粽子的必要空间系数从12降低为5,相当于包装体积缩减了58%;四是严格混装要求,规定月饼不应与其他产品混装,粽子不应与超过其价格的其他产品混装。

月饼、粽子这样的节令食品,多年来一直存在不同程度的过度包装、“天价”礼盒等现象。国标实施之前,虽然有关部门多年来持续进行整治,但月饼包装“奢侈”之风仍屡见不鲜,既浪费了资源能源,又增加了消费者负担,产生的包装废弃物更是对环境造成了污染。甚至,豪华礼盒包裹下的月饼已成为部分人的腐败载体,与节令食品的美好初衷背道而驰,甚至异化成为部分人的腐败载体,败坏了良好社会风气。

新国标的正式实施,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倡导节约、杜绝浪费的应有之举。小小一块月饼,寄托相思,象征团圆,最质朴的月饼也能尝出浓厚的家乡味道。然而,过度包装的月饼不仅变了味,还成为了消费者的负担。新国标的实施,充分体现了主管部门厉行节约、杜绝不正之风的坚强决心,充分体现了节约环保、避免浪费和污染环境的绿色发展理念。月饼“瘦身”,既满足了普通百姓吃得起、吃得好的美好愿望,也彰显了勤俭持家的传统美德。

新国标的正式实施,是发挥标准引领作用的具体体现。遏制过度包装不能没有细化标准。过去,每到节假日来临之时,有关部门往往通过发布提示提醒、探访市场检查的方式进行治理,但由于相关标准还不够细化,导致许多生产企业和商家不断打“擦边球”,与检查部门“躲猫猫”,与执法机关“斗智斗勇”。因此,要从源头上减少资源消耗,必须通过严格细化的标准,给何谓“过度包装”定出更为明确的标准,划出更为清晰的红线。国家标准的此番修改,细化到包装层数不应超过三层,不应使用贵金属、红木等贵重材料等,连包装的“必要空间系数”(即包装总体积与内容物体积之比,系数越低表示包装空隙越小、包装越紧凑)都加以明确规定,就是让食品生产企业没有空隙可钻。

新国标的正式实施,有利于社会公众消费理念更加理性健康,促进生产企业向绿色低碳转型。2021年3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特别提出要“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推进过度包装治理,推动生产经营者遵守限制商品过度包装的强制性标准”。面对新国标,生产企业应该正确认识、坚决落实、主动转型,不应抱着“只要市场还有需求我就要做”的陈旧观念,更要摒弃“一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的不可持续模式,而是应该主动拥抱新标准、认识新标准、使用和贯彻新标准,主动向绿色低碳转型,尽早摆脱对豪华包装的依赖。在消费者越来越理性的今天,无论包装再好看、再豪华,产品不行就是不行。生产企业应该看到,今天的消费者选购月饼、粽子等节令食品,注重的是环保、绿色、健康,倒逼生产企业加强创新,苦练内功,绿色生产,应对与时俱进的消费环境。

对月饼进行严管,绝不是小题大做。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下,绿色消费成为消费主流,褪去月饼包装“浮华”的外衣,严控过度包装、遏制“天价”月饼,需要驰而不息,久久为功。新国标的实施,需要各部门的共同治理、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尤其是各级市场监管部门要根据法治化的治理原则,将日常监管和重点监管紧密结合,对过度包装违法行为形成有力震慑,让月饼真正回归食品和文化本位。

稿源:荆楚网

作者:郭姗姗(湖北武汉)

责编:詹蔷

【责任编辑:詹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