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地评线】东湖评论:清朗网络空间,为“网络原住民”织牢保护网

发布时间:2022年08月16日18:06 来源: 荆楚网

近期,由中央网信办、国务院未保办(民政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联合举办的“清朗·2022年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正在火热进行中。本次行动聚焦未成年人网络环境突出问题,严管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诱导未成年人违法和网络沉迷等问题,倾心“护苗”,助力孩子们健康成长。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12月,我国共有10.32亿网民,其中城镇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95%,农村为94.7%。当下这一批从小生长在网络环境中的未成年群体,俨然成为网军队伍中数量庞大的“原住民”。

在当今互联网时代,铺天盖地的互联网产品和信息,不仅获取渠道便捷,更新速度更是一日千里。不少互联网企业抓住未成年人喜欢追逐新鲜刺激的特性,花样百出迎合未成年人的心理需求。“小学生给直播平台主播打赏4万余元”“初中生因沉迷网络游戏导致荒废学业”“3名未成年人流窜作案凑钱上网,接连抢劫下班回家单身女士5次”……一桩桩案例警醒着我们,良莠不齐的互联网产品和信息不仅摧残着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严重时还可能引发社会问题。

眼下正值暑期,开展“清朗”行动,重拳整治网络环境恰逢其时。从行业主管部门来说,首先得发挥“指挥棒”作用,建立刚性管理制度,明确机制,明晰责任。各责任部门应共同拧紧责任链条,分属地、分行业、分领域全面摸排基本情况,在建立动态台账的基础上,持续自查自纠,坚决防范打击违法违规网络平台及不良行为。今年上半年,全国网信系统累计依法约谈网站平台3491家,警告3052家,罚款处罚283家,综合运用移动应用程序下架、关闭网站、通报等多种处置处罚手段,对严重违反有关互联网信息内容管理法律法规的网站平台予以查办。这一系列行动就是对网络乱象的有力震慑。

学校和家庭是未成年人成长道路上的“守门人”,可谓肩负重任。面对互联网不良信息的侵蚀,需要家校联动,切实履行好监护人的职责,做好相应的宣传教育,帮助孩子正确认识网络,形成自觉抵制诱惑的思想防护墙。同时,也要密切关注未成年人的学习生活状态,留意关心未成年人的身心发展情况,及时纠正不良习性,合理引导孩子“向阳而生”。通过开展亲子阅读、体育锻炼、才艺展示等有益的实践活动,鼓励未成年群体从网络世界走进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实现从“上网”到“下网”的转变。

作为互联网社会的主体,互联网企业是否有所作为,显得同样重要且必要。互联网企业既要在法律框架内,充分了解监管政策要求、对接市场需求,推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专用软件开发及应用推广;也要注意在设计产品或审核信息时,严格把控价值导向,开发内容积极向上的网络产品,传递有社会意义的网络信息。近年来,诸多网络平台开发未成年人保护模式,建立网络防沉迷系统,让我们看到了互联网企业守护互联网发展底线的决心,也就多添了几分确保未成年人在网络空间健康成长的信心。

如何让未成年人在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中受益,是全社会面临的难点,但无论如何,我们都要想方设法清朗网络空间,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努力撑起一片蓝天,让清风萦绕绿色网络家园。

稿源:荆楚网

作者:余文婷(宜昌猇亭区)

责编:刘文颖

【责任编辑:刘文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