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出梅以来,受晴热高温影响,我省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5成,部分地区甚至偏少6~9成。截至8月13日,全省46%的县(市、区)出现中等及以上气象干旱、25%达到重度及以上。当前,农作物正处在生长的关键期,为最大限度降低灾害损失,各地纷纷启动抗旱应急响应,立足抗长旱、抗大旱的思想准备,全力以赴稳住农业生产。
其实不止是干旱,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最近50年来,全球变暖正以过去2000年以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生。气候变化不仅带来了全球平均温度的升高,还导致干旱、洪涝、冰冻等极端天气呈现出频发、广发、强发和并发的趋势。而农业是对气候最为敏感的产业之一,极端天气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不利影响。特别是近年来,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世纪疫情的双重影响下,未来如何稳住农业生产基本盘显得尤为重要。
要做好“地”文章。高标准农田具有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等特点,可以实现旱能灌、涝能排,能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高度相适应。比如,当阳市近年来紧紧围绕“田、土、水、路、林、电、技、管”八大内容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坚持土地平整大格田、渠系布置大网络、道路建设大框架,一次性建设管长远,建一片成一片。截至目前,当阳市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68万亩,节水灌溉农田47万余亩,节约用水30%左右,农业抗灾救灾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要做好“水”文章。湖北是长江径流里程最长的省份,水资源丰富,自古就有治荆楚必先治水的说法。同时,湖北也是农业大省,农业生产离不开水的利用,但“水能乘舟亦能覆舟”,因此做好农业生产必须做好“水”文章。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要坚决守住流域安全底线,树牢流域思维,科学编制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统筹水安全设施建设与农业灌溉水利建设,将水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要做好“技”文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农业作为一个古老的产业,随着人类的科技的发展,与生物基因、数字网络、航空航天等领域深度融合,科技进步对中国农业的贡献率已由1949年的20%上升到2020年的60.7%。比如,我国杂交水稻的平均亩产量可以达到500-600公斤,比普通水稻高出20%左右,抗病虫能力也更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由于大豆具有固氮保墒的作用,因此大大降低了高温干旱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农业兼具社会、生态、经济、政治四大功能,支撑着人类经济社会的正常运转。因此,稳住农业生产永不过时,只是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发展阶段、不同自然环境条件下,我们应对的方式可能不尽相同罢了。
稿源:荆楚网
作者:姚焱(宜昌当阳)
责编:丁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