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地评线】东湖评论:为行政执法增添“清廉底色”

发布时间:2022年08月23日11:51 来源: 荆楚网 ​

行政执法是政府实施法律法规、履行法定责任、管理经济社会的主要方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行政执法工作面广量大,一头连着政府,一头连着群众,直接关系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对法治的信心。”

“小鬼难缠”“吃拿卡要”“中阻梗”……近年来,执法人员作风问题屡屡曝光,行政执法领域党风廉政建设亟需深入推进。一方面,市场巡查、治安管理、环境卫生、食品安全,基层执法人员权力虽小,却最直接关系到基层群众的根本利益,一旦发生贪腐问题,将会严重伤害群众感情,极大破坏营商环境。另一方面,由于具备执法权限,个别执法对象为了达到目的,采取发红包、送礼、宴请等多种方式企图疏通关系、避免查处,“微腐败”易滋生,“被围猎”需警惕,执法人员面临诸多“甜蜜的诱惑”。因此,执法部门要丰富拓展行政执法“第一课”,帮助执法“新兵”扣好廉洁从政的“第一颗扣子”,以“清廉”之风推动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筑牢“清廉底色”,要夯实政治思想的“根子”。习近平总书记曾叮嘱年轻干部,守住拒腐防变防线,最紧要的是守住内心,从小事小节上守起,正心明道、怀德自重,勤掸“思想尘”、多思“贪欲害”、常破“心中贼”,以内无妄思保证外无妄动。诸多年轻干部刚“上位”便“下马”,“低龄化”“低职化”成为干部贪腐新的标签。究其根本,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还未筑牢,廉洁从政的理想信念还不坚定。“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执法部门要将廉政教育纳入执法教育内容、执法资质考核和执法业务培训,严格规定学习时长,加大廉政考核比重,筑牢廉政思想根基,严把行政执法准入“关口”。同时,深化廉政风险排查和防控机制建设,常态化开展廉政执法谈话,抓早抓小、防微杜渐,让廉洁从政与规范执法“一体推进、双线并行”。

筑牢“清廉底色”,要用活规章制度的“尺子”。“经国序民,正其制度”,扎紧防治腐败的制度笼子,密织法纪之网,是防治腐败的必由之路。行政执法部门应全面落实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三项制度”,夯实行政执法制度基础,以严格执法制度约束执法人员腐败现象,引导清廉执法。通过开展行政执法回访、设立行政执法举报专线、执法记录回溯等途径营造公开透明执法环境,让执法权在“阳光”下运行,切实将文明规范执法压力传导到每一位“执法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从而把制度笼子扎得更加严密、更加牢固。

筑牢“清廉底色”,要搭好选人用人的“台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要管党,首先是管好干部;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选人用人是重要风向标,也是推动干事创业的重要抓手。引导执法干部树牢廉政意识,深入推进廉政执法,关键要将清廉作为选拔干部的重要标准。要坚持把清廉标准贯穿干部工作全过程,在谈心谈话、调研走访、干部培训、考察考核等日常工作中,倾听执法对象意见建议,了解基层群众对干部执法评价,全方位、多渠道、立体化了解识别干部,把规范执法、文明执法、廉洁执法的执法干部选出来、立起来,确立选人用人的廉洁导向。

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权方可赢得人心。廉洁执法不仅是民生所盼,更是市场所需。新形势下,坚持“廉”字当头打造忠诚担当执法“铁军”,全方位扎紧防治腐败的制度笼子,清廉公正执法必将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有力支撑!

稿源:荆楚网

作者:刘超凡(湖北仙桃)

责编:詹蔷

【责任编辑:詹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