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地评线】东湖评论:给基层干部“减负”,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发布时间:2022年08月25日17:47 来源: 荆楚网 ​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规范村级组织工作事务、机制牌子和证明事项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强调,要进一步把村级组织和村干部从形式主义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不断提升农村基层治理水平,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更加坚实的组织保证。这既是推动健全基层减负常态化机制的务实举措,也是提高村民群众“幸福指数”的必然要求。

长期以来,村级组织、村干部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神经末梢”,是党和政府联系村民群众的桥梁纽带,也是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方针政策和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着服务群众、推动发展、完善治理的重要作用。然而,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一些职责不清、标牌过多、证明事项过滥的问题也日益显现,严重阻碍了村级组织和村干部为村民群众办实事、为乡村振兴谋发展的奋进步伐。《意见》的出台和实施,释放出为基层松绑减负的鲜明信号,有助于进一步帮助村级组织、村干部扫清束手缚脚的“冗杂”事务,精修发展乡村、服务人民的“内核”,进而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增强组织力量。

《意见》指出,要精简村级工作机制和牌子,优化以村党群服务中心为基本阵地的村级综合服务设施布局。在村级机构设立上,要做到力量精炼、功能整合,切实以人民群众实际需要规范村级工作机制和机构,杜绝表演性质的“为新而新”“为异而异”,让群众临门就能看明白,进门就能办好事。对此,各地各部门要深入开展挂牌整治,做好规范挂牌、清牌减负的“净墙”工作,譬如实行事项准入制度,打好虚名大于内容、种类大于作用的“挂牌歼灭战”,防止挂牌过多过滥、杂乱无章,力戒事项“转嫁”和责任“甩锅”,做到界定科学、权责清晰,把牌子“减”下去,让村级组织真正成为服务群众的“温馨之家”。

俗话说:“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村级组织和村干部之所以陷入形式主义的束缚,落入事务主义的窠臼,究其根本还是因为权责划分不清晰,造成了基层忙乱、干部疲于应付的现状。《意见》创造性地提出,“建立健全村级组织工作事务分流机制”“探索以清单等方式规范公共服务事项”“依法购买服务”“推进村级数据资源建设,逐步实现村级组织工作数据综合采集、多方利用”等工作方式,充分体现出与时俱进的工作思想,对新时代下如何做好农村工作有着很强的指导作用。

因此,各地要合理分解事宜,对交由村级组织代办的公共服务事项,做好指导服务工作,探索以清单等方式规范公共服务事项,强化村级兜底服务、综合服务能力。同时,广大村干部也应以此为契机,用好数字赋能,深化全国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治理信息系统分级应用,推进村级数据资源建设,努力提高服务水平,扎实做好各项基础工作,在夯实基层党建基础、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等方面攻坚克难,真正做到履职尽责、善作善为。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意见》旨在为基层干部松绑减负,但这不是“减责任”“减担当”,更不是“减作风”,而是让村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抓落实,努力在服务群众、乡村振兴中有更大作为。广大村干部要深刻领悟《意见》精神,把减轻工作负担成效转化为干事创业、担当作为的动力,集中精力在带领发展、推进治理、为民服务中做好“加法”,才能让亿万百姓过上更加幸福美满的生活,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重托。

稿源:荆楚网

作者:付云(湖北襄阳)

责编:詹蔷

【责任编辑:詹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