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19日,在中宣部“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相关负责人介绍了新时代网络强国建设成就;6月8日,《中国网信》杂志刊发《习近平总书记指引我国信息化发展纪实》。新时代的十年,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掌舵领航我国信息化建设发展的十年,信息化已然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引擎。
在教育系统,教育信息化建设同样驶入“快车道”。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要“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教育部也把大力推动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2月份召开的教育部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暨教育信息化首场辅导报告会上,怀进鹏部长强调,要“把教育信息化作为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教育的信息化,也必然牵引带动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信息化。习近平总书记讲,“形势在变、任务在变、工作要求也在变,必须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面临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目标对象、涵盖内容、话语体系、方式方法等方面的变化,我们更应主动创新,推动思想政治工作的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把“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既体现连续性又富有创造性。
进入新时代,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日趋成熟,不仅为高校信息化提质升级与持续发展提供了新动能,也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开展铸就了新发展机遇期。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插上“信息化翅膀”,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
信息化建设有利于拓展思想政治工作新阵地。在中宣部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中,可获知我国网民规模全球第一、互联网发展水平全球第二,我国已然成为网络大国。也有专家预测,2035年全球将进入一个“人人上网,人人上好网”的“超联结”全新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打破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时空限制,为思想政治工作中各种力量的有机结合提供了便捷。信息化建设(信息技术平台)为思政教育、理论学习、舆论引导提供了新平台、新空间、新场域,有效地拓展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沿阵地。
信息化建设有利于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新方法。《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1年)》中指出,当下我国已由4G并跑迈入5G引领时代,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技术跻身全球第一梯队。在信息时代,面对“自信、平视世界”的青年一代,只有充分利用好信息化技术,与时俱进地采用沉浸式交互性的信息化手段(如短视频、H5、Vlog等),才能更好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得有声有色、情境交融,做到“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在后疫情时代,线上会议与教学变得习以为常,亮“码”通行成为生活常态,“干部大讲堂”“精读精讲”“百生讲坛”等传统思政工作得以在广阔的网络空间更加生动鲜活,同样我们还有网络党建团建、网络心理咨询、网络知识竞赛、网络舆情治理等。信息化建设(信息技术手段)为思想政治工作“面对面”同“键对键”同频共振提供了新方法、新手段、新载体,有效地创新了思想政治工作的举措方法。
信息化建设有利于提升思想政治工作新质效。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指出,要“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加强互联网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建设,运用大学生喜欢的表达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建设(信息技术)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新思路、新角度、新面貌,有效地提升了思想政治工作的质量效果。
稿源:荆楚网
作者:常慕佳(华中农业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副教授)
责编:王舒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