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实施一年来,家长的“抢跑”“内卷”焦虑减轻了吗?根据最新数据,2022年我国高校毕业生达到创纪录的1076万人,受新冠疫情反复和国际环境动荡等多重影响,今年就业形势非常严峻。不少大学生毕业即待业,有的被动考研逃避就业,有的以考编为名在家啃老……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很复杂,有市场大环境影响,有教育与市场需求不匹配问题,也与个体自身职业认知差距有关。
然而近期《中国教育报》报道,一所名不见经传的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2022届毕业生8089人,目前一次性签约率已达92.71%。这所职业技术大学创造的高就业率,只是中国职业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
曾几何时,家长对孩子最常用的“威胁语”就有这么一句:不好好学,考不上高中,只能去上职校。职校或许是大多数家长退而求其次的无奈选择。但是大家明显忽略了职业教育自身的巨大优势:职校生属于实用型技能人才,在校期间通过大量的实操和反复的训练已经掌握了扎实的技能,因而更加符合社会和市场的需求,能够更快走向工作岗位,同时还可以为企业节约入职培训成本,能为企业更快地创造收入。
选择职业教育前途一样光明。8月20日,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在我国召开期间,教育部发布了《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白皮书》,向世界介绍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经验。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把职业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创新的突出位置,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范式。十八大以来,我国不断加大政策供给、创新制度设计,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多元化办学格局。中国职业教育实现由参照普通教育办学向相对独立的教育类型转变,进入了提质增值的新时期。
如今,职教生早已摆脱了“差生”标签。职业虽有分工不同,但从无高低贵贱之分,只要善于学习,精于创新,任何职业都不会埋没人才,再平凡的岗位也有精英脱颖而出。目前我国已有一万多所职业学校、三千多万在校生。近几年在涉及国计民生的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服务业等领域,七成以上的人力资源增量都来自职业院校毕业生。职业院校毕业生已成为我国产业大军的主要来源,是支撑地方经济发展、中小企业革新、产业转型升级的主力军。据媒体报道,我国重点领域的技能型人才缺口十分庞大,预计到2025年将达3000万人以上。我国经济要靠实体经济作支撑,必须在培养更多的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上下功夫。
习近平总书记在写给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的贺信中指出:“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对促进就业创业,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增进人民福祉具有重要意义。”当代中国青年生逢盛世,将人生理想与“中国梦”有机结合、同频共振是每个青年的历史使命。而在时代大潮中找准契合自己的坐标,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努力实现人生价值,就是尽到了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
稿源:荆楚网
作者:周祥龙(宜昌当阳)
责编:丁玥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