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新网刊发习近平主席的国礼故事系列报道,讲述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与世界各国深化合作共识,共享发展机遇,在文明交流互鉴中共促全球经济繁荣发展,在国礼邦交互动中缔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从首访俄罗斯的《真理报》,到哈萨克斯坦民族服装、印尼镶锡瓷塑舞者,再到印有三种文字的古碑拓片,一件件象征和平与友好的国之赠礼,一个个书写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邦交故事,是中国人民向往和平、追求幸福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推动着中华民族走向更光明的未来。
泱泱华夏,礼仪之邦;大国伐交,崇礼为上。作为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世界大国,中国注重礼仪、崇尚礼仪、弘扬礼仪,“礼仪之邦”“协和万邦”“德莫大于和”等文明观念,深深扎根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亲仁善邻”“讲信修睦”等以礼待人之道,充分体现了中华儿女在处理民族宗教、大国邦交等问题上的宽宏胸襟。联欧亚,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通亚非,郑和七下西洋;历万难,玄奘印度取经;为传经,鉴真东渡扶桑……这些脍炙人口、妇孺皆知的礼行大道典型事例,更是生生彰显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爱好和平、谋定大同、共促发展的血脉精神,在璀璨文明的历史画卷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灿烂一笔。
国之以礼待我,我必以厚礼赠之。以更加自信的姿态迈入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中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注重邦交礼仪。从建国之初,毛泽东同志访问苏联时,赠送给斯大林同志的“白菜大葱”,再到“熊猫外交”风靡一时、《奥巴马总统合家欢》惊艳四方,再到新时代《北京青年》《老有所依》等“中国造”国礼定格美好记忆瞬间……一系列中国国礼的展现,提升的是高科技含量,但不变的是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和睦共处、友好邦交的浓浓情谊。每一份精心准备的“国礼”背后,不仅代表了国与国之间的至诚匠心,更是两国关系血脉相连、友好互鉴的文明象征。
常言道:“弱国无外交,吾辈当自强”。纵观中国近现代外交发展史,从满目疮痍的外交弱国,到振兴中华的外交大国,再到复兴在望的外交强国,经历了烽烟战火的中华民族,从“国礼”中最是懂得“何为隐忍负重,何为不屈不挠,何为奋力拼搏”,最是明白“和平来之不易,更应自立自强”的朴实道理。放眼当今世界,在大国邦交频繁的大潮流之中,中国每一份“国礼”的生动呈现,每一次交流互访的历史轨迹,浸透着中华民族守正创新、自信拼搏、追求卓越的精气神,蕴藏着中华儿女“礼为贵,邻为重,民和睦”的文化熏陶,也让14亿多中国人民群众的民族自豪感、爱国报国情怀更为充盈。
置身踔厉奋发的新时代,人人都是见证者;触摸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人人都是创造者。在和平友好、文明互鉴、共促发展的新时代主题下,在“共同缔造”理念深入人心的当今社会,大国外交,贵在以礼相待,以诚谋远,以爱相携。一方面,要以“观国礼学党史 党建联合筑初心”等共建活动为契机,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亿万百姓透过“国礼藏品”,倾听每一件“国礼”背后的外交故事,一同感受大国邦交的新时代风采,努力形成全社会学习国礼、尊崇国礼、守护国礼的新发展格局。另一方面,以礼知史、以礼明鉴,积极鼓励每一位公民立足本职岗位,闪耀担当初心,共树开放进取、和平友好形象,汇聚起中华民族团结奋进的磅礴力量。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走过非凡十年,中华民族实现了在国礼邦交中创建“国家富强、繁荣发展”的美好局面。奋进新的征程,中华儿女必将更加坚定信心,在以礼相待、坦诚合作、共建共享中携手世界各国构建休戚与共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更好造福中国人民、世界人民,推动中华民族从胜利走向更伟大胜利,推动世界各民族擘画“各其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精彩画卷。
稿源:荆楚网
作者:付云(襄阳襄州)
责编:詹蔷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