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工作是党的各项工作的基础,党的各项工作本质上都是群众工作。但是,有的地方设置高高的围墙,围出了干部群众之间的距离感;有的地方干部虽然身下基层,但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融入群众当中,就难以推动基层工作;还有的地方热衷于“自说自话”,费时费力做了一些民生工程,但老百姓不认可......如此种种导致干部身疲心累、群众无感不悦,没有将好事办好、实事做实。问题的核心在于没有“融”入群众。没有同群众坐一条灰板凳,没有与群众“掏心窝”,就难有群众思维,难汲群众智慧,难做好新时代的群众工作。
毛泽东同志曾指出:“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只有真正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时刻牢记党的宗旨,始终坚守“俯首甘为孺子牛”的踏实担当的情怀,用真心为百姓办实事谋福利,就会换来相应的百姓的“满意指数”。因此,广大党员干部应努力做到在做中思,思中做,不断反思叩问做好群众工作的初衷、方式以及取得的满意度美誉度,深化认识、做实服务,方能赢得人民支持,方能汇聚无穷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对做好群众工作始终高度重视。在先后六次出席的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年轻干部要重视群众工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守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密切联系群众,改进群众工作方法,提升群众工作水平。你离群众有多近,群众就与你有多亲,做好群众工作,党员干部每日要坚持三问:
一问是否坚持群众主体地位,变“你和我”为“我们”?近日,安徽肥西县委书记陈伟处理群众事件的视频火了,仅7分钟就说服了现场群众,使事态得到了平息,赢得夸赞。而浏览评论区的一句“关键是没穿白衬衫,看着舒服多了”留言也引发共鸣。这句话虽然简单,却形象提示出我们的干部和群众之间还存在距离感。隔绝产生距离,只有多从思想上、空间上、情感上融入群众,强化主动意识,不回避问题,充分展现底气,体现魄力,扛起担当,方能在付出中赢得尊重和主动。
二问是否坚持目标导向,做到身入心到?做群众工作的目的是服务群众,从而在过程中领导组织带动群众,实现共商共建共治共享,不是简单满足于“应付表格”“交差任务”。时刻清明“工作实为民而做”的理念,对上摆正任务的出发点、对事摆正落脚点,增强“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工作使命感,在实际行动中做到用真心打动人,用真情带动人,让为群众服务不走样、不落空。
三问是否具备“群众思维”,做到“所给皆所愿”?事情办得“实不实”、工作干得“好不好”,作为党员干部的服务对象,基层群众最有发言权。变“党员干部端菜”为“群众点菜”,善于用小切口推动群众工作实现大进步,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真正实现得人心、暖民心、筑同心。
一滴水只有融入大海才能永不干涸。要融的下去、融的进去、融的有深度才能将好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稿源:荆楚网
作者:肖璐(武汉江夏区)
责编:杨虹磊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