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零”。走过秋高气爽、秋明空旷的秋分,今日我们迎来了斑斓深秋、天冷夜长的寒露,这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也是反映气候变化特征的一个重要时令。自此,天气由凉爽转向寒冷,秋燥明显,大地尽显一片“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的秋意肃杀景象。
如果说白露是从炎热到凉爽的过渡,那么寒露则是从凉爽到寒冷的转折。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相较于白露时节,寒露因气温更低、昼夜温差进一步增大,清晨之时空气中便透着深秋的寒意,露水也从晶莹剔透的露气转化为寒冷欲凝的露珠,民谚“露水先白而后寒”“寒露寒露,遍地冷露”说的就是这种现象。此时冷热交替,温度下降特别快,宜多食用糯米、蜂蜜、乳制品等柔润食物来滋补保暖,同时增补衣物,注意加强锻炼、增强体魄,防止“寒从足生”。
寒露有三候:“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及至寒露,“雁以仲秋先至者为主,季秋后至者为宾”;深秋之时,雀鸟不见、落入水中,变成了蛤蜊;此外,菊花在寒露时节次第开放,明艳动人、暗香浮动,故言“菊华寒露浓,兰愁晓霜重”……三候节令的背后,反映出古人对天气变化的猜测,充满了浪漫情怀,蕴藏着时空流转、季节轮换,生命应时而变、生生不息的惟妙真理,也提示着人们当不负好时光,满怀希望、辛勤耕耘,投身忙碌且充实的生活,奔赴美好而又明亮的远方。
“草木皆华于阳,独菊华于阴”。菊花在秋风萧瑟、百花凋零的深秋时节独自绽放,迎寒斗霜、骨韵清丽,千百年间深受文人墨客喜爱,成为雅士笔下的抒情常客。无论是陶渊明在《饮酒·其五》中写下的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还是王昌龄在《斋心》中提及的“紫葛蔓黄花,娟娟寒露中”;无论是郑思肖在《寒菊》中赞颂的“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还是白居易在《咏菊》中言志的“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作为花中四君子之一,菊花之美,美在高雅淡泊、朦胧幽静,美在凛然气节、勇毅傲然,因而时至今日,寒露时节,我国的部分地区依旧延续着赏菊、饮菊花酒、吃菊花糕的习俗。
寒露节气前后,因与重阳节相邻,中国式浪漫便藏在了细枝末节里的温馨善举之中。一方面,深秋时节,北方白云红叶、天冷露寒,南方四野萧瑟、蝉噤荷残,此时登高怀远,或是赏菊看叶、饮菊喝茶、斗蛐秋钓,或是游玩宴饮、食疗养生,每一种仪式都浸透出风雅情致,也都富有诗意和生活趣味;另一方面,此时节秋意渐浓、天冷夜长,对于离家的游子朋友来说,寒露插茱萸、吃花糕、缝香囊、除浊气,这份“讲究”承载着“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炙热情怀,也折射出亿万百姓舍小家为大家,浇灌汗水、拼搏奋斗,为打拼出一个更加美好的幸福家园的艰辛与不易。
迈入深秋,清风露冷、雨霏渐微,草木收拢了旺盛的喧嚣,走向成熟的宁静。最是一年橙黄橘绿时,一如岁月缱绻、葳蕤生香,正是秋收、秋种、秋管的大忙季节,愿广大农人们都能在“丰收季”收获满满的喜悦和幸福,也愿每一个你我不负韶光,勤奋耕耘、服务为民、温暖民心,在磨砺中不断茁壮成长,让奋斗成果“颗粒归仓”,让14亿多人民群众热气腾腾过上甜美金秋。
稿源:荆楚网
作者:付云(襄阳襄州)
摄影:王丽(湖北襄阳)
责编:丁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