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16日上午在北京开幕,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他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新中国教育发展指明前进方向、提供根本遵循。十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教育系统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普及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教育服务能力稳步提升”“教育改革开放持续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更加完善”“加速推进教育数字化”等一系列辉煌成就,展现了中国教育面貌的格局性变化。
近年来,教育部深入贯彻落实,持续加强基础学科和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着力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为建设世界重要的人才中心和人才高地提供关键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教育普及程度达到或超过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其中义务教育普及程度达到世界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高等教育实现了从大众化到普及化的历史性跨越。十年来,教育普及水平不断提高,国民受教育机会进一步扩大,受教育程度进一步提升。2021年,全国共有各级各类学校52.93万所,在校生2.91亿人;与2012年相比,学校增加6300余所,在校生增加2800余万人......这一个个鲜活数字的背后,是教育系统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积极推进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生动践行科教兴国、打造中国特色教育名片的生动写照。
科技兴则民族兴,教育强则国家强。科教兴国战略是党中央在1995年首次提出来的,截至目前已近30年,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科技实力实现质的飞跃,一些前沿领域开始并跑、领跑,得益于党中央对科技进步的高度重视,得益于科教兴国战略的坚定实施。据央视新闻10月9日报道,我国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最新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的排名由2012年的第34位上升到2022年的第11位,连续10年稳步提升,位居中高收入经济体之首。教育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支撑。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党的二十大报告重申科教兴国战略,应该说有着特别的意义。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当下审时度势,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特别是根据党的中心任务和发展主题而作出的重大决定。“九层之台,起于累土”,新征程上,只有把教育、科技发展好,把人才培养好,方能在将来任何情况下都立于不败之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关键核心技术创新攻关,围绕破解“卡脖子”难题、将科技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据教育部“教育这十年”系列发布会第二场介绍,中国正在探索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的“中国范式”,为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固基筑本。高校通过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已成为解决我国重大战略领域“卡脖子”问题的“排头兵”。譬如,浙江大学以“学生”“学者”双定位实施卓越研究生教育计划,学校围绕国家发展需求动态调整研究生培养方向,优化培养类型结构,强化研究生系统科研创新训练,以大团队、大平台、大项目支撑高质量培养,引导研究生在飞机自动化装配、射频模拟芯片、盾构装备、微小卫星等国家战略必争领域解决了一批“卡脖子”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庄严宣告了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唯有谋划在前,奋斗在前,把教育事业继续发展好,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让更多拔尖人才“冒出来”,为科技强国建设输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科技兴则民族兴,教育强则国家强。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教育这十年”非凡成就已载入史册,党的二十大报告吹响了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号角,必将再次在全国掀起一股深度推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热潮。中国教育人理当赓续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用奋斗奏响下一个十年教育发展的序曲,一路披荆斩棘,教育强国的伟大梦想必将早日实现。
稿源:荆楚网
作者:胡平先(宜昌兴山)
责编:王舒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