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荆楚文化是悠久的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地位举足轻重。湖北省有9家博物馆被列入国家一级博物馆,藏品丰富多样,是弘扬中华文明和展示荆楚文化的重要窗口。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湖北省一直致力于打造荆楚文化名片,激活文物内在价值,让文物“活”起来。
楚国距今已有两三千年历史,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楚文化在当今仍然具有弥足珍贵的时代价值。荆楚文化蕴含的优秀精神与特质已经成为荆楚文化、长江文化乃至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我们一代代传承下去,以使荆楚文化发扬光大,长江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化更加辉煌灿烂。譬如,湖北省博物馆依托丰富的藏品,招募少儿志愿者,通过系统的学习博物馆少年志愿者相关课程及博物馆文物知识课程。这些少儿志愿者利用周末、节假日、寒暑假等课外时间,开展多种方式的志愿服务。稚嫩的声音在展厅回响,小小志愿者们热情洋溢地向观众介绍馆藏的镇馆之宝。从2014年开始截至目前,先后有500余名少儿“荆楚瑰宝讲述人”,开展志愿服务2万多场次,时间超过1万小时,广受观众好评。一个个安静的文物,在少年志愿者们的生动话语中鲜活了起来,不仅让荆楚文化得以传播,更是让中华文明的种子在新时代孩子们的心中生根发芽。
近年来,传统文化节目热度高涨,以丰富的节目样态和新颖的表现手法,让观众们遇见东方传统的美学表达,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荆楚文物也频频登上荧幕,早在2017年播出的《国家宝藏》中,湖北省博物馆携三件馆藏国宝惊艳观众。节目中,撒贝宁“变身”秦朝基层法官“喜”,守护来自家乡的国宝,上演了一出饶有趣味的“秦朝版‘今日说法’”,引发公众对该文物的极大兴趣。最近,纪录片《国乐的侧脸》中的《和鸣》篇又一次让湖北省博里的音乐文物“出圈”。该片以曾侯乙编钟为主角,探析其成为“八音之首”背后的故事。纪录片从2018年开始筹备,可谓“四年磨一片,给节目打上了鲜明的荆楚烙印。”片中那些承载着厚重考古史与音乐史的乐器仿佛“活”了起来,为观众奏响出穿越时空的天籁之音,缓缓勾勒出了绚丽的荆楚传奇。
省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推进荆楚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体现了省委高度的政治自觉和文化自信。近年来,通过运用符合时代审美的手法和现代科技,湖北打造了一批具有当代荆楚文化特质的文化地标、文化现象、文化精品,构筑了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精神高地。譬如,2021年首届“走进历史 纪行荆楚”海峡两岸文博创意设计大赛得到了两岸青年学子、少年儿童的积极响应,取得圆满成功。为了让两岸学子继续深入了解和感受荆楚文化的魅力,积极发掘和探索文物的历史、文化、艺术、科学价值与使用场景、实用功能、创意设计及市场需求的结合,用创意来讲好荆楚文化故事。选手们深入了解荆楚文明后,展开思想的碰撞,利用新兴设计手法让文物在新时代下“活”起来。不仅赋能于文创产品,更是一场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的盛会,让更多的人感受到荆楚文化、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文化越来越成为国际竞争的重要影响因素,文化软实力在国家综合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我们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努力擦亮荆楚文化名片,让文物“活”起来,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
稿源:荆楚网
作者:王劲草(武汉江夏区)
责编:廖逢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