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总结了新时代十年来生态环境保护发生的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强调“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倡导绿色消费,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积极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是实现中国向世界做出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庄严承诺的必由之路,是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计,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应加强顶层设计,推动技术升级,倡导全民参与,行远自迩,笃行不怠。
以“体制机制”为弦,奏好“顶层设计”主题曲。补齐绿色低碳发展短板,离不开制度的不断发力。从“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写入“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到《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发布,再到《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出台,一系列顶层设计明确了绿色低碳发展的时间表、任务书、施工图。与此同时,有关部门和各地已纷纷出台相关管理办法,探索“双碳”目标实现的具体政策举措。比如,科技部等九部门编制实施方案,提出十大科技创新行动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工信部等七部委联合印发行动计划,聚焦五大方向,开展15个行动,推进信息通讯行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四川紧扣发展与减排,率先启动17个近零碳排放园区试点建设。蓝图已擘画,目标已锚定,广大党员干部要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打好制度组合拳,切切实实走好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铆足干劲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以“科技创新”为谱,奏好“技术升级”进行曲。根据《低碳发展蓝皮书:中国碳中和发展报告(2022)》,电力和热力生产行业是我国第一大二氧化碳排放来源行业,其次是工业,两者相加占二氧化碳总排放量的比例高达81.4%。因此,绿色低碳发展必须要大力推动技术优化升级,深度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使用结构,这离不开政府、企业、高校等多方力量在科技赋能、技术创新上的共同发力。在政府层面,要加大绿色低碳科技研发投入,大力推动光伏、锂电池和新能源汽车等高新技术产业项目,深入推进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完善激励引导、考核监督机制,激发企业科技创新的内生动力;在企业层面,要牵头绿色低碳技术共管,加快先进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着力提升从能源供给端到消费端全流程的降碳能力,积极依托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实现产业升级改造,在算好“钱”账的同时也要算好“碳”账;在高校层面,要依托产学研一体化融合,培养高层次、高质量人才队伍,为绿色低碳发展注入新鲜力量。
以“低碳理念”为音,奏好“全民参与”协奏曲。“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双碳”目标的实现不是单打独斗就能完成,需要每一个人积极参与,从小事小节做起,厚植人人、事事、时时践行低碳环保理念的社会新风尚。从倡导光盘行动到落实垃圾分类,从节能产品的购买到个人碳账户的开通,从绿色低碳宣传教育的开展到绿色低碳社区的建设,公众的力量不容小觑。绿色低碳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只要多方共同参与、各尽其责,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就能将绿色低碳发展的“交响乐”奏的更响。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我国已经明确建设美丽中国的两个阶段性目标:到2035年,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到本世纪中叶,生态文明全面提升,实现生态环境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因此,要进一步统一思想,以积跬步之功力,将低碳发展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美丽中国”未来可期。
稿源:荆楚网
作者:李莎(武汉经开区)
责编:王舒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