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奋斗在希望的田野上㉔】东湖评论:胸怀“两个大局” ,共筑全球粮食安全

发布时间:2022年11月09日17:07 来源: 荆楚网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谁知岁丰歉,实系国安危”,饥馑荐臻自古以来就是民之所忧,禾黍丰穰亘古通今都是民之所盼。在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今日,农业仍然是托举起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粮食安全正是“国之大者”。

纵观当下时局,世界粮食安全面临重大挑战:极端天气威胁农业生产的正常有序进行,新冠疫情阻碍了粮食的生产流通,国际局势风起云涌打破国际粮食市场的原有秩序。直面困难,迎接挑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坚持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将粮食安全当作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视保障粮食安全是应变局、开新局的重要基石。牢牢把握粮食安全主动权,用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养活了世界近20%的人口,从“谁来养活中国”到“中国人的饭碗装中国粮” “中国粮助力世界粮食安全”,中国粮食安全事业在强农惠民富国济世上硕果累累,成绩斐然。

“民非谷不食,谷非地不生。”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反复强调耕地问题,把严守耕地红线作为保障粮食安全的第一要务。他指出,“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们必须把关系十几亿人吃饭大事的耕地保护好”。我国人口占全球的五分之一,耕地面积却只有不到全球的10%,耕地面积却只占据总国土面积的12.5%。以有限的耕地养活众多的人口本就是一个重大挑战。初心如磐,使命在肩,定力非凡,目光长远,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把耕地红线当作民生幸福、社会发展的“生命线”,把粮食安全视为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石所依,黎民苍生的福祉所系。藏粮于地,最主要最直观的意义就是能够为广大群众稳定供应粮食和重要农产品;藏粮于地,就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厉打击开发过程中存在的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等违法违规行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耕地保护要求要非常明确,18亿亩耕地必须实至名归,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唯有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协同发展,中华农耕文化历久弥新、赓续绵延,唯有践行国家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战略部署,才能奠定粮食安全的巍巍基石和民族复兴的战略支撑。

“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藏粮于技没有捷径,技术和人才是科技兴农的不二法门。种业是农业的“芯片”,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是优化农业结构、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生态农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保障。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农业现代化的引擎,只有育种技术高、种源基因优,才能避免专利成本居高不下的窘境和受制于人的困境,进而有望稳居全球粮食供应的上游。攥紧中国种子,端稳中国饭碗。实现农业生产提质增效,既要突破种源卡脖子问题避免被“一剑封喉”,又要通过发展智慧农业、数字农业稳产保供。与此同时,先进的育种技术和农业技术离不开高素质复合型的农业人才,坐得住冷板凳、突破得了陈规、抓得住科研前沿的农学研究研发人员,又需要顺应时代发展、适应国家需要的有知识、有能力、善于终身学习、适应得了机械化管理、驾驭得了现代农业技术的新农民。多方协同发力,必然会有高水平现代农业科技的自立自强,如此,才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抓好自身粮食生产,持续提高粮食安全综合保障能力,以粮食稳产保供的确定性有效应对来自外部的粮食安全不确定性,中国碗才能装满优质中国粮。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既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夯实物质基础,又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重要支撑。习近平总书记说,“对我们这样一个大国来说,保障好初级产品供给是一个重大的战略性问题”。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立国之本,农民的脚步丈量着国家发展和时代进步速度和方向。始终把“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把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落地生根见实效,才能培养出堪当乡村振兴大任的广大新农民,吸引新一代青年人把青春汗水挥洒到田间地头。提升农业科技含量,优化农村资源配置,打造农业全产业链,培育农业新业态……我们用不同的方式诠释发展新农业、建设新农村、培育新农人的内涵。让农民成为有情怀有尊严的职业,让农村成为生态宜居的美丽家园,让农业成为有奔头有潜力的产业。高度战略视野下的乡村振兴事业,“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既是促进城乡平衡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使传统农耕文明与现代社会相适应、与当代文明相协调的关键一招。实施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发展,切实巩固粮食安全,招招见效,环环相扣,中国“三农”发展必将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筑基强本,做出应有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粮食安全是事关人类生存的根本性问题”,确保足够的食物获取是人类几千年来基本的生存智慧。粮食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物资,与国家政权巩固、世界秩序稳定、各国社会安定息息相关。中国是全球粮食生产和消费大国,其粮食安全不仅关系中国国内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稳定,也是影响国际粮食供求与价格的重要因素。中国粮食已经实现“十八连丰”, 2021年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为 483.5 公斤,超过联合国粮农组织人均400公斤的粮食安全线。中国人完全是靠自己解决了14亿多人的吃饭问题,这本身就是对世界粮食安全的巨大贡献,也是对发展中国家的极大鼓舞和良好示范。

强有力的顶层设计、稳而健的基层执行、强大的基础设施、高效的技术创新、务实的辛勤劳动,中国丰收的厚土里,满载着端稳中国饭碗的希望,和共筑世界粮食安全的愿景。2021年中国脱贫攻坚战的胜利,展示了中国提前10年消除绝对贫困的世界光辉形象,也是对《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开展全球反饥饿斗争的重大贡献。中国14亿多人在端牢中国饭碗的同时,又给其他需要帮助的国家送饭碗,造饭碗。中国积极参与全球农业食物系统治理和粮食安全合作,通过对外援助、国际合作等方式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开展交流合作并提供知识、经验、技术和资源等丰富的农业发展方案。作为粮农组织南南合作和三方合作的重要伙伴,自2009年中国-FAO 南南合作信托基金成立以来,中国已提供三期捐助资金,总额达1.3亿美元。中国成为向 FAO南南合作出资最大、派遣专家最多、效果最显著的发展中国家。

胸怀“两个大局”,勇担构建世界粮食安全命运共同体的时代使命,兑现共筑世界粮食安全的承诺,中国在养活自身的同时不断为保障全球粮食安全贡献着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擘画农业发展蓝图,巩固粮食安全基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走好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全力以赴,笃行实干,端稳中国饭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物质基础;共筑全球粮食安全,身体力行践行全人类共同价值观,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将越走越宽。

稿源:荆楚网

作者:黄运丽(华中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形势政策系副主任、博士、华中农业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责编:王舒娴

【责任编辑:王舒娴】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