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东湖评论:让延安精神走进高校思政课堂和青年学子心灵

发布时间:2022年10月31日16:21 来源: 荆楚网 ​

10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赴陕西延安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新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的首次集体出行选择了延安革命圣地,宣示了中国共产党赓续红色血脉、弘扬延安精神,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向历史和人民交出新的优异答卷的坚强信心。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用党的光辉旗帜指引青年,用党的优良作风塑造青年”,延安精神是落实这“四个用”要求的优质载体,高校思政课要责无旁贷地发挥弘扬延安精神的主渠道作用。

让延安精神走进高校思政课堂和青年学子心灵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这次瞻仰活动的讲话中强调:“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为主要内容的延安精神,是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代代传承下去。”延安精神本身就是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内容,用延安精神教育大学生本来就是思政课的重要任务。借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赴延安之契机,再次强调延安精神进高校思政课堂具有强烈的现实指向意义。这有助于引导大学生及时关注时政大事、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有助于引导大学生从延安精神中汲取奋勇前进的精神力量,有助于引导大学生从对延安精神的学习中坚定跟党走的信念。

让延安精神走进思政课堂,重点在于将延安精神有机嵌入思政课的专题教学。从教学内容上看,需在延安精神与课程知识的结合上花气力。每一门思政课程都要梳理与延安精神直接或间接的相关内容,找到课程与延安精神的对应知识点及最佳切入角度。几门不同的思政课程既要对“延安精神”有一个一体化的教学规划,同时又要发挥各自在“讲理”“讲史”等不同方面的课程优势;从教学方法上看,尤需在“讲道理”与“讲故事”的结合上下功夫:要给大学生讲深我们党为何能在延安领导中国革命事业从低潮走向高潮、实现历史性转折的道理,帮助他们从中汲取真理的力量和信仰的力量;要给大学生讲透从1935年到1948年,党中央以延安为指挥中枢和战略后方,运筹帷幄地指挥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历史,帮助他们学史明智、学史增信;要给大学生讲活杨家岭的故事、党的七大的故事、进步青年“到延安去”的故事、南泥湾大生产运动的故事、“窑洞对”的故事、《论持久战》的故事等一系列延安故事,帮助他们更加直观地体悟“共产党为什么能”;从教学途径上看,需在“课堂讲授”与“课外研学”的结合上动脑筋。思政课教师要善于将延安精神融入到思政课教学的实践课堂。例如,通过教师领读和师生共研毛主席在延安时期写作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等经典名篇,加深大学生对“延安精神”的知识认知与价值认同。通过组织延安精神图片展、报告会、实地参观研修等活动,发挥大学生在学习和落实延安精神中的主体作用,增强大学生对延安精神的感性体验与切身实践。

让延安精神走进学子心灵,关键在于让大学生认识到延安精神是“为我所需”。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勉励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高校思政课要引导大学生从“延安精神”中汲取成为“新时代好青年”的精神力量。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延安精神的精髓,也是新时代大学生人生发展“走正道”“走大道”的根本保证。1938年,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回答“在抗大应当学习什么”时就指出,“首先是学一个政治方向”。当年许多进步青年克服万难从祖国各地奔革命圣地延安,他们选择了“跟党走”的方向就是选择了历史正确的方向。高校思政课要结合这些延安故事理直气壮地“讲政治”,将“行能好”的政治“大道理”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小道理”相结合,让大学生发自内心地认同只有“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才能做时代的弄潮儿。“解放思想实事求”的思想路线是延安精神的思想理论基础,也是新时代大学生争做学习标兵、勇当事业闯将的思想理论指南。高校思政课要讲透“解放思想实事求”思想路线内蕴的追求科学、尊重规律、求真务实、独立思考、开拓进取等思维方式与精神特质,引导大学生自觉地以“解放思想事实求是”的方法和精神去学习知识和创造事业。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延安精神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大学生做“有理想、敢担当”的新时代好青年所必需的立场站位。延安时期普通战士张思德牺牲后,毛主席亲自参加他的追悼会并发表《为人民服务》的著名演讲,为我们树立起一个模范践行党的根本宗旨的光辉典范。高校思政课要讲好张思德的故事,讲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引导大学生认识到只有把“小我”的名利追求融入到“为人民服务”的“大爱”奉献中去,青春的路和成功的路才会越走越宽。“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是延安精神的标志,也是大学生做“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所必需的精神品质。大学生正处于学知识、谋事业的黄金年龄阶段,大学生群体也是国家科技创新的生力军力量,大学生能否发扬自力更生的主体精神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事关重大。高校思政课要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的“始终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等论述,引导大学生认清“只有坚持自力更生,国家才有发展空间个体才有进步可能”之理,激起大学生勇攀理论创新和科技创新高峰的自信自立自强之志。高校思政课要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三个务必”的重要论述,帮助大学生全面认识艰苦奋斗的时代价值和个体意义,引导大学生做好“吃奋斗之苦”的心理和能力准备,激发大学生常怀奋斗之志。

稿源:荆楚网

作者:姚迎春(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湖北大学分中心研究员)

责编:沈素芬

【责任编辑:伍佳佳】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