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出差返乡的于江终于拿到了自己期待已久的专业职称证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于江表示,这是他通过石家庄市农民职称评定后,第一次有了成为“职业农民”的实感。于江是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区鹿马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拿到证书的那一刻,意味着他成为了全市最先取得初级职称的新型职业农民。他说:“我的妻子是一名老师,具有专业职称,我一个种地的农民,现在也获得了专业职称,我很高兴。”
农民评职称,咋一听是个新鲜事,长期以来,人们有个传统观念,就是作为普通的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扛着锄头、埋头下地,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只是一个不需要文化知识的劳动者,被认为不需要太高的技术门槛和专业知识。
然而今日之农村,非彼时之农村。农民评职称是时代发展中涌现出的新生事物。在希望的田野上,“高级职业农民”的涌现,让我们深切地认识到他们是掌握现代农业的新型农民。农民的职业化与专业化,不仅体现在现代农业的耕作技术、管理技术与营销技术,传统农民也有着丰富的“乡土智慧”,这些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是必不可缺的。所以给农民评职称,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与需求,若要振兴乡村,需要的是更多的“大国农匠”,有了大国农匠,农村才会振兴,此次石家庄农民职称评定,就把种植多少亩粮食、养殖多少头奶牛、水产养殖多少亩等列为评审的依据。跳出传统职称评审的窠臼,也是一种新思路、新理念,能为建设新农村、实施乡村振兴,壮大人才队伍助益。
无独有偶,今年石秋家庭农场的负责人于江与李永平一同成为首批获得职称的新型职业农民,他的农场托管区域辐射56个村,服务面积5万亩,1.75万小农户的劳动力有更多的时间去参与经济社会活动,农民成员每人每年增收3万多元。不光河北,近年来全国多地均启动了农民职称评定工作,海南、湖北、山西等省也有不少地方给农民评职称,相信未来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大国农匠”涌现。
如今农民所从事的具体事务,与传统农民早已大不相同。不仅大棚种植、乡村旅游、电商农业、乡村非遗等等,都是其工作范围,也都需要相应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即便是看似简单的传统种田,也已需要技术加持。当下的农民不仅需要掌握丰富的农业技能和金融知识,熟识高科技农业机械操作,还要了解农业科学的最新成果等等。从此角度来看,农民评职称,正是乡村振兴背景下,对农民身份的有力回应。很大程度上,有了“职称”身份的激励,农民一定程度上也会更有动力持续提升技能,打通职业农民的成长之路。同时,极大程度上此举也会吸引众多大学生等外部人才返乡投身农村建设,为乡村振兴拓宽引才之路。
农民的职业化与专业化,不仅体现在现代农业的耕作技术、管理技术与营销技术,传统农业也有相当程度的精细化与专业化要求,面对季节变化、天气变化与病虫害等突发事件,有经验的农民往往有一套娴熟的应对与处理方法,这是乡土智慧的重要范畴,也是标定他们成为优秀农民的重要资本,理应拥有作为农民的“职称”。农业职称的评定,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增强农民们振兴乡村的信心。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举办全国农民技能大赛,旨在传承优秀农耕文化,大力弘扬劳动精神,展示现代农业生产技艺,推进高素质农民培育,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此次上榜的“大国农匠”中,既有种养能手,也有创新创业人才,还有许多农村电商达人,在范围上涵盖了现代农业的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体现了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的大不同。
农民也能评职称,人才选择路路通。职业平等没贵贱,传统农民受尊重。“大国农匠”的涌现,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是必不可缺的。所以给农民评职称,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与需求,只有技能在手,希望的田野才更有希望!
稿源:荆楚网
作者:樊耀文
责编:詹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