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之交,荆楚大地暖意融融。11月5日至13日,《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主会场在武汉与设在瑞士日内瓦的分会场同步举行。这是我国首次承办《湿地公约》缔约方大会,本届大会主题为“珍爱湿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大会将为武汉等第二批国际湿地城市颁发证书,武汉成为全球唯一获此殊荣的千万级人口城市。
水波荡漾、飞鸟翔集,中国再一次吸引世界目光。湿地几乎涵盖了陆地上所有相对固定的、天然或人工的水体,还包括了水深低于6米的海域。武汉在维护生态、水资源、生物安全和应对气候变化中,积极作为,不断创新,发挥了重要作用。“珍爱湿地”成为自觉行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让生活更舒适、更丰富、更美妙。武汉以其独特的资源禀赋优势、湿地保护成果、系统治理成效和湿地保护立法,诠释了人与自然和谐之美。在武汉召开如此盛会实至名归。
致力于湿地生态保护,中国成为“国际湿地城市”最多的国家。我国地域辽阔,山川秀丽。多年来,中国全面推进湿地保护,积极履行公约义务,中国政府1992年加入《湿地公约》,特别是近10年来,中国秉持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理念,大力保护修复湿地生态和水环境,充分展现负责任生态大国形象。
放眼望去,满目葱郁。济宁市微山湖旅游区荷园尽绿,重庆市梁平区双桂湖畔三峡竹博园湖水一色,白鹤南昌五星保护小区湿地栖息觅食,盘锦辽河三角洲湿地孕育出的碱蓬草铺就“红色海岸线”,武汉张渡湖湿地公园“水上森林”五光十色。2012年至今,中国新增和修复湿地80余万公顷,目前拥有国际重要湿地64处、国家重要湿地29处。此次大会期间,《湿地公约》秘书处将向25个新晋“国际湿地城市”颁发证书,中国有7个城市入选,届时全世界43个“国际湿地城市”中,中国占据13个,数量居各国第一。中国全面履行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和合理利用的政府间协定,为湿地保护提供有利应对气候变化,有利生物多样性保护贡献了中国经验和中国方案。今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正式施行,为湿地保护提供了法律保障。
武汉打造人与自然和谐之城。湿地城市、湿地公园为人们休憩、娱乐、健身带来方便、舒适,蓝天白云令人赏心悦目,鸟飞草绿让人心旷神怡。生活在美好环境,共同缔造幸福生活。武汉全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之城,武汉是一座伴水而生的城市,是全球同纬度地区和长江中下游湖泊型湿地的典型代表,境内拥有165条河流、166个湖泊,447种鸟儿欢歌,湿地率高达18.9%。拥有蔡甸沉湖、黄陂草湖等5个湿地自然保护区,其中沉湖是国际重要湿地,另有东湖、金银湖等6个国家湿地公园。享誉中外的东湖绿道全长29公里,它串联起磨山、听涛、落雁三大景区,湖中道、湖山道、磨山道、郊野道4条主题绿道四季常青,湖水宜人,亲水乐水悠然自得,原生态保护十分完好。
武汉一马当先,湖北各地万马奔腾。千湖之省迎来高光时刻,荆楚大地草木繁茂,水清鱼肥,候鸟期至。荆州石首市已形成全球最大野生麋鹿种群,“江豚逐浪”已成为一道风景线,洪湖自然保护区荷花飘香,扬子鳄、朱鹮再放光彩。宜昌、荆州实施长江大保护,长江岸线生态良好,山清水秀,修旧如旧的沙市洋码头游客众多。湖北省国家重要湿地、国际重要湿地、国家湿地公园数量分别位居全国第1、2、3位。武汉示范作用凸显,先后出台《武汉市湿地自然保护区条例》《武汉市湖泊保护条例》《武汉市基本生态控制线管理条例》等,为城市湿地保护管理提供了制度性保障。退鱼还湿,四水共治,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促进生态修复。武汉创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示范效应,见证世界性大会召开的历史时刻,共享人类协同发展、人与自然美美与共的美好环境。“湿地保护”让武汉越来越美丽,越来越具有吸引力,推动武汉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世界的目光聚焦湖北武汉。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珍爱湿地,和谐与共,中国乘势而上,加强合作,必将成为全球湿地保护修复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和引领者。
稿源:荆楚网
作者:罗星航(湖北荆州)
摄影:王丽(湖北襄阳)
责编:郭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