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评论 > 东湖观点

【地评线】东湖评论:坚持理论创新,回答时代之问

发布时间:2022年11月08日17:25 来源: 荆楚网

理论的生命在于创新。党的历史既是一部波澜壮阔的不懈奋斗史,也是一部与时俱进的理论创新史。我们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人民在一次次求索、一次次挫折、一次次开拓中完成其他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根本在于我们党总是根据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指导党和人民事业不断进步。党的二十大报告是一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的纲领性文献,在一些重大理论问题上坚持守正创新,提出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及时回应时代关切、回答时代之问,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一、从一个“行”到两个“行”:回答“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马克思主义”的时代之问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党的二十大报告在这三句话后面递进一句“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从一个“行”到两个“行”,充分彰显了我们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科学理论引领伟大实践的历史自觉和理论自信,鲜明回答了“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马克思主义”的时代之问。

在人类思想史上,没有一种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马克思主义既深刻改变了世界,也深刻改变了中国。所以,马克思主义行。“马克思主义行”还表现在马克思主义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开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在这条道路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今世界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一座高峰,是改变中国、影响世界、引领时代的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是二十一世纪的马克思主义。以“世纪”为尺度命名马克思主义在我们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世界地位的政治判定。我们党深刻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必须随着实践发展而发展,必须中国化才能落地生根、本土化才能深入人心。回望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正是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我们才能有效应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接踵而至的巨大风险挑战,才能推动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二、从“一个结合”到“两个结合”:回答“怎样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时代之问

1938年,毛泽东同志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首次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命题,强调“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首次明确提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大论断。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丰富“两个结合”内涵,深刻总结了中国共产党奋斗历程的显著特征,深刻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创新发展的内在机理,深刻回答了“怎样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时代之问,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又一次与时俱进。

马克思主义诞生于西方,却在中国长成参天大树,这决不是偶然的。这是因为“中华民族和它的优秀传统中本来就有马克思主义的种子”,因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主张同我国传承了几千年的优秀历史文化和广大人民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念相融相通:“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共产党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与“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民本思想的结合;“讲仁爱、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道德观与中华传统美德的结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与“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理念的结合;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与“天下大同”“天下一家”理念的结合。作为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推进“两个结合”的光辉典范,对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原创性贡献,对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命力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三、从“第一个答案”到“第二个答案”:回答“如何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时代之问

如何跳出历代王朝“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著名的延安“窑洞对”给出了第一个答案:民主;经过百年奋斗特别是新时代十年以来的伟大实践,我们党又给出了第二个答案:自我革命。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党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作为新时代十年的战略性举措、变革性实践、突破性进展、标志性成果,并对新时代新征程党的自我革命作出新部署、提出新要求,告诫全党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必须始终牢记“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

我们党作为百年大党,已经执政70多年,如何永葆先进性、纯洁性?如何永远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如何实现长期执政?是我们必须回答好的一个根本性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事物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内因。所以,有没有强烈的自我革命精神,有没有自我净化的过硬特质,能不能坚持不懈地同自身存在的问题和错误作斗争,是决定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兴衰成败的关键因素。我们党的伟大不在于不犯错误,而在于从不讳疾忌医,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命。“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惟其磨砺,始得玉成”。在新的征程上,我们要时刻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以正视问题的自觉和刀刃向内的勇气,不断把党的自我革命推向深入,以党的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源源不断注入生机活力、汇集磅礴力量。

四、从“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回答“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砥砺前行”的时代之问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用“三个务必”告诫全党,强调“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与1949年3月我们党进京“赶考”前夕,毛泽东同志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的“两个务必”形成历史呼应。从“两个务必”升华为“三个务必”,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展现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高远境界、责任担当和忧患意识,体现了我们党主动传承优良传统的历史自信和善于总结历史规律的历史自觉,是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迈上新时代“赶考”之路砥砺前行应有的精神状态。

党的二十大为什么要将“两个务必”升华为“三个务必”?这是因为,站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的历史起点,我们既要坚定不移继承“两个务必”这个“传家宝”,也要与时俱进赋予“两个务必”新的时代内涵。“打江山不易,守江山更难”,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党也面临 “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只有做到“三个务必”,我们党才能始终保持踔厉奋发的昂扬斗志、始终赢得人民信任和拥护。在新时代“赶考”路上,我们要不断叩问初心、守护初心,坚守使命、担当使命,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要深刻洞察面临的风险挑战,警惕承平日久、精神懈怠的心态,始终做到谦虚谨慎、艰苦奋斗;要充分认识伟大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奋力书写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的新时代“赶考”答卷。

稿源:荆楚网

作者:赵艾青(荆州市政协研究室主任)

责编:王舒娴

【责任编辑:伍佳佳】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