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电影《万里归途》让无数人潸然泪下。该片从外交撤侨这一切口入手,讲述了中国外交官凭借优秀的外交才能与勇气,从紧张的战争地区撤回中国同胞的故事。人行万里有归途,故土才是心安处,多年前也曾有一个人,抛弃丰厚待遇,顶着千难万险,孤身一人踏上万里归途,他就是钱学森。
今年10月31是钱学森逝世十三周年,提起这位人民科学家,没有人不肃然起敬。1950年,那时的钱学森为建设新中国,毅然决然的要回国,然而万里归途颇多艰难曲折,直到1955年,经过周总理与美国外交谈判上的不断努力,钱学森终于接到了允许回国的通知,带着妻子和一双儿女登上了“克利夫兰总统号”轮船,奔向祖国的方向,结束了这一段艰难重重的万里归途。心中有国,行至多远都不会迷失方向。对于中国人而言,爱国情怀是刻进骨子里,融入血脉之中的。爱国不是看一个人说了什么,而看他做了什么,钱学森先生为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
在当时“贫瘠”的中国土地上,钱老开创中国的导弹、火箭事业,为祖国国防事业开启了东风时代。他写信劝回了一些在国外的华裔科学家,并坚决不当中科院院长,真正做到了淡泊名利。支撑他的除了坚定的必胜信念,还有心底不断涌动的爱国情怀。今天,中华民族能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离不开像钱老这样的先辈打下的坚实基础。钱学森作为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他的自立自强和爱国奉献精神,鼓舞了无数中国人,也凝聚成了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磅礴力量。
爱国的方式因人而异,不管哪种表达方式,归根到底都体现为个人对国家和民族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和荣誉感,是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扎根人民,奉献国家。有国才有家,正是由于每一个普通人对祖国深沉的爱,才会让我们得见面对危难时刻,平凡而伟大的中国人民了不起的担当。在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医护工作者白衣执甲,军人逆行出征,“志愿红”“消防蓝”、外卖小哥,环卫工人等冲在防疫一线,不惧风险......在脱贫攻坚主战场,一大批年轻干部不畏艰苦,挥洒汗水贡献智慧,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让祖国的乡村花香漫漫;在冬奥会、冬残奥会赛场上,中国奥运健儿们顽强战斗、奋勇拼搏,只为将五星红旗一次次在赛场升起,只为让国歌在赛场上响亮......作为中国人,我们更能明白,每一份从内心深处油然而生的爱国情感,汇聚到一起就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力量,联通你我、温暖你我、激励你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深刻表明,爱国主义自古以来就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去不掉,打不破,灭不了,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爱国并非就是作出惊天动地之举,更在于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从我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在平凡的岗位作出不平凡的成绩。当然,这个拼搏过程追梦的过程必然会遇到艰难险阻,但请在遇到困难时,想一想钱老面对陈赓大将问话时那句经典的回答:“中国人怎么不行啊?是啊,而今经过百余年奋斗,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党的二十大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吹响了奋进号角,激励我们立足新征程、扛起新使命,在本职岗位上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贡献更大的力量。
稿源:荆楚网
作者:谢芸芸(宜昌伍家岗)
责编:丁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