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党的二十大报告,“人民”是出现频率最多的词汇。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饱含深情地总结指出:“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党的理论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人民的创造性实践是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一切脱离人民的理论都是苍白无力的,一切不为人民造福的理论都是没有生命力的。”这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民情怀,彰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人民性的理论品质。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马克思主义鲜明的人民性产生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伟大实践中,并在伟大实践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马克思和恩格斯带着悲天悯人的救世情怀,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残酷剥削实质,号召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并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明确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马克思恩格斯不仅为底层人民代言发声,同时坚信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所蕴含的伟力是推动社会历史变迁的主要力量。让人民获得解放是马克思恩格斯毕生的追求,马克思主义是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它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以科学的理论为最终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会指明了方向。而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跨越国度、跨越时代的影响力,就是因为它植根人民之中,指明了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的人间正道。
人民性是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鲜明底色。马克思主义因其理论的人民性、科学性和实践性等品质,在传入中华大地之后,即成为中国先进分子探索国家出路的全新尝试,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的试金石,人民性、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它一切政党的显著标志。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的:“我们要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形成为人民所喜爱、所认同、所拥有的理论,使之成为指导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在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将人民性融入了自己的血液之中,开展了一系列艰苦卓绝的奋斗,形成了一系列体现人民性的丰硕理论成果,尽管历经岁月变迁,理论也各有侧重,但人民性的底色却传承永续,熠熠生辉。我们党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作为根本任务使命和最高价值追求;始终把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作为认识、解决问题的根本点和出发点;始终坚持贯彻“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实践证明,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
人民性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在品格。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发扬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属性。人民性始终镶嵌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中——坚持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政治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旨归,无不体现了其鲜明的人民性品格。首先,人民立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政治立场。无论是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还是实现伟大梦想,习近平总书记都反复强调,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站稳人民立场,反映人民意愿。其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人民为中心”,不是一个抽象的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落实在治国理政的方方面面。迈入新时代以来,党中央关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领域建设的决策部署和重大举措,都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的:“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最后,在传承和发扬马克思主义人民性特质的基础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详细阐释了“人民至上”的价值旨归,强调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紧紧抓住和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以人民利益为重、以人民期盼为念,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主题和不懈追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结语部分强调:“时代呼唤着我们,人民期待着我们,唯有矢志不渝、笃行不怠,方能不负时代、不负人民。”当前,中国已经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深厚的人民情怀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人民性特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了强有力的动力支撑和精神保证。相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掌舵领航下,在始终体现人民性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全体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必将如期铸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伟业!
稿源:荆楚网
作者:万文婷(长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助教)
责编:王舒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