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深刻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色,其中,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追求。共同富裕的价值追求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凝聚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价值理念和道德共识。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生动伟大的实践, 可更好理解中国式现代化中共同富裕的独特价值意蕴。
一、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及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
所谓现代化,是以国家、民族为载体,以科学技术进步带动生产力发展,以实现工业化为中心任务,同时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发生深度变化,推动人类从传统农业社会迈向现代工业社会,实现人类文明的重大跨越。简言之,现代化是推动人类社会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飞跃的全球性历史变革过程,也是一个与社会制度紧密相关的历史过程。
由于各个国家的制度和道路不尽相同,现代化既有共性也有个性,主要区分为资本主义现代化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与资本主义现代化相比较,不仅发展路径不同,而且现代化的目标价值也有本质差异。从发展路径看,资本主义现代化是发展以私有制为主的市场经济,主要追求经济效率和利润最大化,追求经济的现代化,政治和社会公平处于从属地位;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发展以公有制为主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强调党对现代化的领导和发展成果共享,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价值目标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党的二十大在总结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探索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从人类现代化的共性和不同国家现代化的特色相统一的角度,对中国式现代化进行了系统概括和深刻阐述,即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在深刻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基础上,党的二十大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的明确提出,进一步提升了对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发展目标、中国现代化与人类现代化关系的认识,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人类文明新形态视角下对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深刻思考。
长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一起读报告。
二、中国式现代化彰显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追求
以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马克思主义科学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发展规律,为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通过分析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马克思恩格斯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两极分化现象及其日趋严重的趋势,强调只有打破私有制枷锁,建立新的公有制的社会制度,才能实现全社会共同富裕的目标。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资本积累的历史发展趋势就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取代资本主义私有制。马克思指出,“在新的社会制度中,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将如此迅速,生产将以所有人的富裕为目的”。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指出,“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再通过社会化生产不仅可能保证一切社会成员有富足的和一天比一天充裕的物质生活,而且还可能保证他们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目的,就是要让全体社会成员作为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共享社会经济发展的红利。共同富裕的构想是属于全体劳动者也是全体人民的。
马克思恩格斯设想,在未来社会中,“生产将以所有的人富裕为目的”,“所有人共同享受大家创造出来的福利”。中国式现代化所追求的共同富裕价值目标,是对马克思主义未来社会美好构想的接续传承和伟大实践,承续和发展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共同富裕思想,开辟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凸显了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皈依和行动纲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人百余年来矢志不渝的追求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和本质,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价值蕴含,生动彰显了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追求。我们党将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为人民谋幸福的着力点,致力于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正因如此,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得到广大人民的真心拥护。
长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一起读报告。
三、中国式现代化富含深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伟大创造。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精神血脉,必须倍加珍惜。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传承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理念和理想追求, 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包含丰富的小康、和谐、大同社会的思想。在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中闪耀着共同富裕以及“民本”“平等”“大同”的思想光芒,从法家倡导的“以天下之财,利天下之人”的治国主张,到儒家憧憬的“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大同理想社会,以及道家追求的“藏天下于天下”的境界,孕育了中华民族追求和向往人民生活富足、社会和谐的理想种子。
纵观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共同富裕思想始终是人民所向往的美好生活样态。但是,在传统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的限制,致使共同富裕只是普通民众对理想社会的憧憬和期盼,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共同富裕从美好夙愿逐步变成了人民的现实生活。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优势,中国人民的伟大实践,使得共同富裕具备了从美好理想变为现实可能的制度保障、发展动力和现实路径。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英勇奋斗,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飞跃。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全面小康,越来越美好,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历史和现实雄辩地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带来人民实现共同富裕的美好夙愿!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不仅走得对、走得通,而且一定能走得好、走得远,不仅是一条发展中国自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大道,更是一条造福世界各国、书写人类社会发展新篇章的人间正道。
稿源:荆楚网
作者:贾廷秀(长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责编:王舒娴